文︱陳景圣
臺灣已經進入一個政治裂變的前夜,社會撕裂、政黨對立、司法淪喪、輿論失能。就在這失衡的局面之中,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真人秀”卻讓真相毫無遮掩地暴露在陽光之下。7月20日,網紅“館長”陳之漢走進了國民黨中央黨部,他的直言不諱讓臺灣政壇一片嘩然。他說,“如果兩岸開戰,臺灣兩分鐘就會投降”,而避免戰爭的唯一方式,是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在這個遍地敏感神經的社會,這樣的發言無異于投下一枚核彈。更關鍵的是,這不是出自哪位統派學者之口,而是出自一位在臺灣擁有千萬人氣、以“健身猛男”形象示人的網紅之口。
“館長”的話震撼社會,不是因為他說得特別“極端”,而是因為他說了一個幾乎每個理性人都知道,卻沒人敢公開說出來的現實。兩岸若真的發生軍事沖突,臺灣毫無勝算。美國援不援,那是天知道的事;但解放軍會不會打過來,只要北京下定決心,那就是分秒之間的事情。臺海之間的距離不過百余公里,導彈越過來的時間不會比外賣騎手還久。“兩分鐘投降論”,從軍事上也許夸張了幾秒鐘,但從政治判斷上,它比島內多數所謂“專家”更接近事實。
在當前被“仇中”與“去中國化”話術徹底綁架的臺灣社會,“臺灣人是中國人”這句話幾乎成了政治自殺式的發言。但也正因如此,陳之漢的言論才顯得格外珍貴。他沒有選擇迎合任何政黨,沒有賣弄學理詞藻,而是以一位直言直語、立場明確的“草根人民”身份,質問這個社會最荒謬的地方:你們天天談“抗中保臺”,卻沒人敢問,一旦真打起來,臺灣拿什么抗?
而陳之漢的這番話,是在國民黨中央黨部說出的。這是他第一次踏入這個島內最古老的政黨大本營。作為一個“外人”,他一進門便批評國民黨“太溫文儒雅”,要改變。他說得沒錯,國民黨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藍綠惡斗輸給了民進黨,而是它早就失去了斗爭的意志。面對此刻的民進黨幾乎赤裸裸的“肅反式清洗”,國民黨卻仍沉溺于溫良恭儉的“偽中立”,任憑對手步步蠶食。
民進黨主導的“罷免潮”已不是單純的政治游戲,而是實打實的肅清異己、摧毀民主。朱立倫這次也罕見地放下身段,直言“臺灣司法是黑暗的”,痛斥“辦藍不辦綠”的現象,聲援柯文哲,甚至邀請館長一起上凱道“反惡罷”。但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吶喊為何現在才有?過去這幾年,多少藍營政治人物被無端查辦?多少反對聲音被綠色政權用“司法正義”之名扼殺?難道不是國民黨長期的退讓、妥協、失語才養出今日的惡龍?
臺灣今日的政治亂局,本質上是一種結構性潰爛。一邊是民進黨建構的全面政治壟斷體系,以“反中”“本土”作為權力合法性的護符,用媒體、司法、教育、行政全方位地圍剿所有異議者;另一邊,則是如國民黨這樣的在野黨,既沒有明確的戰略,也沒有反攻的勇氣,在“反綠”與“媚綠”之間左右搖擺,最后只落得“群眾不信、對手不怕”。
“館長”的發言為什么有殺傷力?因為他說出了普通人心中最不愿承認但最明白的現實:臺灣不能打仗,臺灣不能脫離中國認同。過去幾十年,“去中國化”在課綱、媒體、法律、文化、身份證字句中層層推進,終于讓“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這種反歷史、反事實的觀點成為政治正確。島內政客競選時若不高喊“臺灣主權”,就好像沒資格出門見人。但問題是,身份認同不是喊口號,而是國家存亡的關鍵。當全社會自我否定、歷史自我切割的時候,不戰自敗便已成定局。
因此,當陳之漢說出“臺灣人是中國人,不是其余人口,也不是長毛象”的時候,他其實是在用最樸素的邏輯擊穿整個政治幻覺。他不是在做統戰,不是在討好大陸,而是試圖喚醒島內沉睡多年的歷史記憶和現實認知。臺灣之所以今天走到這一步,并非因為大陸有多強大,而是因為臺灣自己已經精神解體。在政治正確的捆綁下,連“我是中國人”都成了異端邪說,那還能剩下什么“抵抗力”?
回頭看朱立倫的演講,雖然情緒激動,批判激烈,但人們要看到一點:如果國民黨不從“身份認同”上重新定位自己,不從根本上重建兩岸論述的主體性,那么它永遠只能在民進黨劃定的政治軌道上打轉,注定做一個“理性反對者”,而不是“路線的提供者”。臺灣需要的從不是“反對民進黨”的黨,而是一個能夠提出系統性兩岸解決方案的政治力量。
也許這一次,“館長”的發言為國民黨提供了一面鏡子。這面鏡子里,沒有“中間選民”的幻想,沒有“抗中保臺”的偽裝,有的只是血淋淋的現實:臺灣不會贏戰爭,臺灣不需要戰爭;臺灣人不是“不是中國人”,臺灣人只能是中國人。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敢承認、無法面對,那別談什么民主、什么反罷免,那只是政治的末路狂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