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不起眼的小藥片,價格不到1塊錢,竟在《自然》雜志上引發轟動——它,居然能阻止癌細胞擴散?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醫學突破?
癌癥的“轉移”,才是最可怕的對手
癌細胞,一旦開始“搬家”,就像泥石流一樣,席卷全身,難以控制。癌癥轉移,是導致大多數癌癥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原發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跑得快”。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23年發布的《中國癌癥統計年報》,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457萬人,其中近60%的死亡與癌細胞轉移密切相關。換句話說,癌癥本身并不是“絕癥”,但如果它開始“擴散”,治療難度便陡然上升,預后也會變差。
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一種原本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老藥,竟有意想不到的“隱藏技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這不是傳說,而是來自《自然》雜志2024年一項震撼全球的研究成果。
一分錢的“老藥”,如何撼動癌癥轉移?
這顆讓人震驚的小藥片,名叫二甲雙胍。它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礎藥物,價格低廉、安全性高,幾十年來陪伴著無數糖尿病患者??茖W家們通過大量實驗發現,它對癌細胞也有“說不”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的臨床前實驗中發現,二甲雙胍能夠抑制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細胞的遷移能力。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抑制機制并不是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通過影響癌細胞的能量代謝路徑,讓它“跑不動了”。
通俗點說,癌細胞像是“打了雞血”的小強,靠糖分快速“供能”來擴散,而二甲雙胍就像是“電閘”,直接切斷了它們的能量供應鏈。
更令人興奮的是,中國國家癌癥中心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開展的一項真實世界研究中,發現長期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其患癌率顯著低于未使用者,尤其在乳腺癌、肝癌和大腸癌方面,效果最為明顯。
醫學從不神秘,它只是藏在細節里
從臨床角度看,癌癥的治療,已經從“單一打擊”轉向“組合策略”。傳統的化療、放療、手術,雖仍是主力工具,但現代醫學更強調“協同抑制”——不讓癌細胞有翻身的機會。
以二甲雙胍為例,它并不替代傳統治療,而是作為“輔助抑制劑”,在癌癥治療中“添磚加瓦”。其機制包括:
一是抑制癌細胞的糖酵解途徑,降低其活性;
二是激活AMPK信號通路,讓癌細胞“餓死”自己;
三是影響腫瘤微環境的炎癥反應,降低免疫逃逸的可能性。
這些看似復雜的醫學名詞,其實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來比喻:癌細胞像一臺失控的發動機,二甲雙胍就像拔掉了它的油管,斷了它的電源,逼著它自己“熄火”。
一個真實的故事,勝過千言萬語
2024年底,廣州某三甲醫院腫瘤內科接診了一位67歲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她在確診時,腫瘤已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醫生為其制定了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方案,并發現她本身患有糖尿病,常年服用二甲雙胍。
半年后復查,患者恢復良好,腫瘤標志物下降顯著,無進一步轉移跡象。醫生團隊在多次討論中指出,該患者術后恢復快、炎癥指標低,與其長期使用二甲雙胍可能存在一定相關性。
這并非孤例。國家癌癥中心在2023年發布的一項覆蓋7省市的觀測研究中發現,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后,癌癥的轉移率顯著下降,尤其在乳腺癌、結腸癌等代謝相關性癌癥中尤為明顯。
醫學不能只靠“個例”,但這些“個案”正不斷積累著證據,讓科學更有溫度。
防癌:不靠奇跡,而靠日常的堅持
二甲雙胍的“副業”雖然令人驚喜,但它畢竟是一種處方藥,不建議無病亂吃。真正防癌的關鍵,還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對于中國老百姓而言,做好以下幾點,就是給自己買一份健康保險:
飲食方面,堅持“少油、少鹽、少糖”,避免高脂、高糖、高熱量的“西式三高”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糧雜糧,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減少癌變風險。
運動方面,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廣場舞、騎自行車等。運動不僅改善代謝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就像給身體加了一層“防彈衣”。
定期體檢,尤其是45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體檢一次,重點篩查高發癌種如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早發現、早治療,遠比“亡羊補牢”要強。
心理調節也很重要。情緒長期不佳,易導致免疫系統紊亂。俗話說“氣大傷身”,不是沒有道理的。保持樂觀,是一種身體的免疫力。
醫生的使命,不只是治病,更是喚醒
醫學,不僅是顯微鏡下的科學,更是人心中的希望。醫生的工作,不只是開刀換藥,更是用知識點亮生命的每一盞燈。
癌癥雖然可怕,但它不是命運的判決書。隨著科技進步,更多的“老藥新用”不斷被挖掘;越來越多的早期篩查技術不斷普及;而老百姓的健康意識,也在逐漸覺醒。
這顆“不起眼”的小藥片,正是醫學溫柔而堅定的提醒:希望從來不貴,只要你愿意看見它。
結語:健康,從對自己負責開始
癌癥,不是突然襲來的“死神”,而是日積月累的“生活賬本”。每一頓飯、每一次熬夜、每一次忽視體檢,都是在給它“存利息”。
而健康,從不是靠奇跡,而靠點滴積累。無論是藥物、還是生活方式,真正起作用的永遠是——堅持。
正如那句老話所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身體也是一樣,平時多留心,它關鍵時刻才不掉鏈子。
參考文獻 [1]裘佳,李強,吳一龍,等.二甲雙胍在癌癥治療中的潛在應用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4,31(3):189-193. [2]陳海峰,張文宏,李永紅,等.二甲雙胍通過AMPK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和轉移的機制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23,43(12):1015-1021. [3]國家癌癥中心.中國癌癥統計年報2023[R].北京:國家癌癥中心,2023.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