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截至20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感染相關病毒后有什么癥狀,又該如何預防呢?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叮咬傳播。
白紋伊蚊
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本地傳播,大規模暴發和零星病例主要發生在美洲、亞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國周邊的東南亞地區基孔肯雅熱疫情持續活躍。
我國于2008年首次發現輸入性病例,曾引發本地疫情,但尚未形成穩定的疫源地。
傳播途徑是什么
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躍于日出前后1~2小時和日落前2~3小時。
它們的幼蟲孳生于小型積水容器中,如瓶罐、廢舊輪胎、花盆等,這些地方都可能成為它們的“溫床”。
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體內復制,數天后進入唾液腺,再次叮咬健康人時完成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發病。
典型癥狀有哪些
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采取以下科學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1.環境治理
伊蚊依賴小型積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蟲孳生地是預防蟲媒傳染病的根本措施。
我們需要定時清理家中容易積水的地方,如瓶罐、廢舊輪胎、花盆、下水道、雜物堆等區域,不給蚊子提供繁殖的機會。
2.個人防護
外出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面積;同時在裸露皮膚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驅蚊液。
在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為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無蚊空間”;必要時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對蚊子進行“精準打擊”。
此外,在戶外樹蔭、草叢等蚊子多的地方,盡量減少逗留時間。
3.關注流行區疫情
如果計劃前往東南亞、非洲等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疫情流行區,出行前一定要查詢當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驅蚊防蚊準備。
歸國后14天內做好健康監測,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4.及時就醫
一旦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相關癥狀,立即就醫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以便醫生及時準確診斷和治療。
治療原則
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可參考以下內容:
基礎護理:多飲水、充分休息。
癥狀緩解:體溫超38攝氏度時,用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退燒;若關節痛,可按程度使用止痛藥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類固醇抗炎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來源:綜合中國疾控中心、順德發布等微信公眾號
制圖/編輯:李詩堯
校對: 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