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南海區、禪城區公布基孔肯雅熱病例最新情況:截至7月21日,順德區累計病例2471例,南海區累計病例84例,禪城區累計病例100例,均為輕癥。這意味著截至7月21日,佛山順德、南海、禪城等三區基孔肯雅熱累計病例達2655例,所有病例均為輕癥。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7月19日至7月21日,過去三天時間,佛山三區分別新增基孔肯雅熱病例674例、412例和370例。從單日新增病例來看,病例增加數量呈下降趨勢。
公開信息顯示,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在廣東,主要是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報告過這個疾病。跟大家熟悉的登革熱相比,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熱傳播快兩到三倍。再是,雖然兩者癥狀相似,都有發熱、皮疹癥狀,但登革熱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關節痛,基孔肯雅熱是小關節疼痛明顯,個別患者持續時間較久。
預防基孔肯雅熱,關鍵是滅成蚊、清積水、防叮咬。7月18日,順德區、南海區、禪城區均發布《告全體市民書》,號召大家7月19日至20日開展滅蚊行動。
患者的治療問題如何保障?在7月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佛山市衛生健康局局長陳愛貞表示,目前,佛山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309家,包括三級醫院36家,共有床位數45000多張、醫護人員75000多人,可滿足日常及應急醫療服務需求。全市目前有防蚊隔離床位3696張,可根據實際需要繼續擴容,滿足收治需求。已指定5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提供診療和住院治療服務。
陳愛貞表示,為加快基孔肯雅熱病例的篩查和診斷,做到早發現、早診治,全市核增了35家醫院可開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項目。市民朋友如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基孔肯雅熱定點收治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是否去過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區域,醫生會根據情況開具相關檢測項目,檢測結果一般需要4-6小時。如果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的話,就需要住院治療,病程大概7天。
據微信公眾號“廣東疾控”消息,7月21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議書》稱,廣東近期天氣炎熱、降雨頻繁,蚊蟲已進入快速繁殖期,廣東省已發生基孔肯雅熱疫情,登革熱疫情也進入快速上升期。倡議書號召:一、翻盆倒罐清積水,不給蚊蟲留溫床;二、積極動手滅蚊蟲,家里家外無死角;三、嚴防死守防叮咬,個人防護記心間;四、旅途防護不松懈,平安出行才舒心;五、出現癥狀別拖延,及時就醫早治療。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劍峰表示,基孔肯雅熱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剛開始:通常以發熱最先出現,隨后出現關節疼痛等癥狀,疼痛多出現在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指關節等小關節。 2~3天后:會出現皮疹,多為斑丘疹,皮疹可出現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5天就退疹。整個病程通常持續5~7天,絕大多數患者病情較輕,個別患者關節疼痛可持續兩三個月。新生兒、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感染后風險更高,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需特別關注。
何劍峰提醒稱,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大家無需恐慌,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蟲孳生,沒有蚊蟲就沒有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大家一起齊動手,清積水,防蚊蟲,保健康,積極做好家庭及周邊環境的積水清理,做好個人防護,可預防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
(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