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佛山出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疫情,截止到7月20日,佛山全市已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85例,均為輕癥。那么,基孔肯雅熱究竟是什么?惠州本地的風險評估如何?
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因為患者會出現發熱、皮疹尤其是關節劇痛等癥狀,所以基孔肯雅熱在非洲土語中,又叫“彎脊之痛”,形容患者因關節劇痛彎腰蜷縮的姿態。截止到本月20日,佛山已報告確診2285例輕癥患者,記者從惠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目前尚未有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
惠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部副主任醫師 熊穎聰:主要是通過伊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花蚊子叮咬傳播,主要的傳染源就是患者跟隱性感染者。人群對這種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不過,目前基孔肯雅熱沒有特效藥,還是以對癥治療為主。
對比同是伊蚊傳播的“登革熱”,這種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會更短,常見3-7天,最多不超過12天。雖然患者會發燒、關節痛,但通常以輕癥為主。雖然惠州未有病例,市民朋友也不可忽視,有前往流行地區的人群,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惠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部副主任醫師 熊穎聰:目前正值暑假期間,我市作為旅游城市,人員流動頻繁,加上雨水高溫天氣適合伊蚊生長,我市出現輸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風險較高,市民朋友如有基孔肯雅熱流行地的旅居史,并出現發熱、關節痛或者皮疹的癥狀,需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防控方面,關鍵就在于切斷傳播途徑——防蚊滅蚊。不少市民表示,對基孔肯雅熱在佛山確診的情況并不是特別擔心,做好環境防蚊、個人防護,就可以有效避免蚊蟲叮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