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出海,帶動潮玩文化全球破圈;卡游攜《卡游三國》卡牌亮相巴黎國際博覽會,在海外掀起三國文化熱潮;寧德時代赴歐洲投建工廠,推動新能源產業全球化布局??當下,出海已成為中國企業突破增長邊界的集體選擇。
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未來3年內有出海需求的受訪企業占比達到86%。
“現在仍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最佳時機。”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堅定地說道。張華榮有著“埃塞工業之父”“非洲鞋王”等稱號,對于中國企業如何出海,他有一套生存哲學。
歷史是相似的,經驗是可借鑒的。不久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張華榮當面聊了聊。他強調,市場永遠存在,企業穿越風暴的核心秘訣是內修。對于企業如何選擇出海目的地,張華榮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勞動力洼地,一個是關稅洼地。
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 受訪者供圖
“風暴不可控,只有內修”
張華榮今年67歲,記者見到他是在不久前的一個上午。他臉龐略黑,或因久坐,襯衫和西褲也有些皺巴,說著一口不算標準的普通話。但這絲毫不影響張華榮在出海圈子里的知名度。
從江西到廣州再到非洲,張華榮一路走來成就頗多。1984年,他退伍后揣著200元在江西農村創辦制鞋作坊,靠走街串巷賣塑料涼鞋起家;1996年南下東莞,將小作坊發展為萬人代工巨頭,為奢侈品品牌Michael Kors、GUESS等代工;2011年到非洲埃塞俄比亞辦廠,一切從零開始,幾年間工廠員工最多達到12000人。
在埃塞俄比亞的十余年,張華榮先后經歷過非法罷工、武裝沖突和政權更迭,這些事情對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但他靠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堅持了下來。在經歷動亂時,他給當地員工做思想工作,“熱愛企業就是熱愛國家的重要體現,每天把自己工作做好,給家里帶來收入,給企業創造稅收,就是最好的愛國”。
2017年,埃塞俄比亞政府授予張華榮“埃塞工業之父”的榮譽稱號。對于如何一步步成為“埃塞工業之父”,張華榮在采訪中講述了更多細節——要解決管理問題,企業文化最重要,而企業管理要抓細節,人最重要。在非洲建廠之初,張華榮先挑選了100多名埃塞俄比亞管培生到中國,在國內工廠進行半年到一年半的培訓,早上訓練跑步,白天在生產車間學技術,晚上學中文和管理。
“當埃塞人完全熟悉整個流程,適應這個環境,變得和中國骨干差不多的時候,再整體移回埃塞俄比亞。一條生產線成功了再培養第二條第三條,重復復制,慢慢就壯大了。”張華榮強調,管理要抓細節,很多細節是在很多要求下慢慢養成的好習慣。
至于為什么要做到如此,張華榮說:“讓人熱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信心,有著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是企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投入也換來了回報。華堅集團在非洲員工最多時有12000人,其在埃塞俄比亞的出口量占當地鞋業出口總量的65%,采購出口占25%,每年出口世界各地500多萬雙鞋子。
出海在外,經歷諸多不可控事件后,張華榮認為,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才是破局關鍵。“世界上總有人穿鞋,就會永遠有人制鞋,永遠有人賣鞋。有市場需求就有供給,就有制造,這是必然存在的,關鍵是根據不同的環境變化,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找到適合的地方去發展。”
如今正是人工智能及產業出海的時代
對于企業出海的方向而言,張華榮有兩個標準,一是去勞動力便宜的地方,二是去關稅低的地方,這兩者都具有競爭力。
張華榮提到,中國企業出海已經歷了建筑出海、商貿產品出海,如今正是人工智能及產業出海的時代,“不管是在東南亞還是非洲,AI(人工智能)制造出海都很有前途,社交新媒體為商業互動和信息傳遞帶來便利,也帶來很多機會,還有電子支付、AI新產業都有很大的空間”。
張華榮認為,出海東南亞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當地政局較穩定、人口基礎大,與中國有歷史感情,與電相關的農業機械、電動摩托和汽車、太陽能發電等,在東南亞都有機會。
他以新加坡為例談道,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經濟樞紐之一,雖本土市場有限,但以戰略位置和政策優勢,成為中國企業輻射區域市場的關鍵支點。
自2013年以來,中國連續11年保持新加坡為對外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國。新加坡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和商業節點,匯集約37000家國際企業,4200家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成為近十年來亞太地區建成地區總部數量最多的國家。
在政策方面,2024年中新簽署新自由貿易協定,深化經貿合作,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實現貿易雙邊互惠;同年2月,中新互免簽證協議生效,中國公民可免簽停留30天,極大便利了商務往來,2024年赴新中國游客即激增至308萬人次;新加坡旅游局也為中國企業提供會展旅游、商業活動資助等多多方面支持。
張華榮表示,基于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其未來會在新加坡成立中國企業出海研究院,也會利用新加坡MICE資源(會議、獎勵旅游、大型會議、展覽),幫助企業快速對接區域合作伙伴。
除了自己擅長的,有沒有想過在另一個領域再創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張華榮。他認真答道: “從幾個人到幾十人到幾萬人的經驗,從農村到城市,從國內到非洲,經歷過海外的政權變更、戰爭,全是干貨,也值得分享。”在其看來,每個年紀有自己該做的事,而現在,比起在另一個領域再次成為“工業之父”,他更想做培養下一個“工業之父”的“教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