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嚴鈺琳 汪晟 杭州日報記者 楊怡微
“60噸輪對的軸承與軸徑的配合過盈量要在0.050到0.102毫米之間,過大或過小都會引發切軸等事故。”在長三角鐵路最大的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基地杭州北車輛段喬司檢修車間壓裝間內,輪軸裝修工嚴林峰手握內徑千分尺,一絲不茍地進行著測量工作,深藍色工作服后背,已洇開一片深色的汗跡,緊緊貼在身上。
7月的杭州,熱浪如沸。下午兩點,室外氣溫直逼38℃;空調雖正全力運轉,但壓裝間內溫度仍有近30℃。嚴林峰正逐一對每一側輪對的前、后端分別進行測量,并麻利地將數值一一記錄——他負責的是貨車輪對軸承選配與壓裝,這是貨車輪對檢修的關鍵環節。只見他俯身、半跪,指尖捻動著千分尺的微分筒,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鎖住游標刻度上細微的顫動。每一次指尖的摩挲,都在輪對軸頸、防塵板座的關鍵部位探尋著那微米級的“呼吸”。軸承后擋與防塵板座之間的過盈量,必須被牢牢限定在0.018毫米至0.085毫米的狹小空間內,這比一根發絲的直徑還要纖細。而毫厘之間,決定著輪對這“膝關節”能否承受萬噸奔行重壓的考驗。
高溫環境并未模糊嚴林峰對細節的敏銳。在一次軸承壓裝前的例行檢查中,他的目光掃過軸承端部后驟然停頓。旁人看來平整的裝配面上,他捕捉到一絲極其細微的異常:軸承外側油封邊緣存在不易察覺的傾斜。他立即叫停了操作,俯身湊近,借助強光手電反復照射確認,并用指尖輕輕劃過邊緣比對,“有問題!”最終測量顯示,油封傾斜度約為2毫米。這個在靜態下微小的偏差,在高速重載、高溫摩擦的嚴苛運行條件下,可能導致油脂密封失效、雜質侵入,進而引發軸承過熱甚至切軸事故。嚴林峰的這次發現,及時排除了一項潛在的重大安全隱患。
“毫厘之差,千里之患。”這是嚴林峰的工作信條。這位36歲的輪軸工,還曾是一名武警戰士。5年的軍旅生涯塑造了他“一點不差,差一點不行”的工作態度。這種近乎苛刻的細致,成為他在高溫環境下依然能于毫厘之間精準操作、洞察隱患的支撐。他說,作為一名輪對“膝關節”的醫生,安全責任大如山。
檢修庫中,一條條輪對一字排開,遠遠望去,檢修完畢的輪對踏面散發著耀眼的星芒。嚴林峰重復著俯身、測量、計算的步驟,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隨著鐵路暑運高峰的來臨,嚴林峰和他的同事們爭分奪秒,每天加班加點,最高壓裝近150條輪對,全力保障著鐵路貨運大動脈在暑運期間的安全暢通。
來源: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