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面對城市內澇、鄉鎮地質災害的挑戰,一個“隱形衛士”正在積極發揮作用——“數字沙盤”智慧平臺,該平臺通過科技手段為資陽雁江筑起了防汛“智慧堤壩”。這個平臺到底是如何讓城市從容應對暴雨考驗?記者帶你走進雁江區應急管理局,一起揭秘這個“數字大腦”。
“數字沙盤”正在整合風險數據。
7月17日,在雁江區應急管理局,“數字沙盤”正在整合風險數據,呈現著城市易澇點實時情況、巡查人員定位等數據,119個視頻監控點位24小時監測沱江沿線重要點位、鎮(街道)內澇低洼、人員密集場所、部分重要地災點,工作人員一邊結合最近的氣象數據,通過歷史淹沒情況推演出50-100毫米降水及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百年一遇洪水淹沒區域,形成了8個城區易澇區,35個鄉鎮易淹沒點位分布圖,為應急調度提供“數字地圖”。
據了解,今年初,雁江區針對過去存在的汛期風險預警不精準、反饋不及時等問題,依托“數字沙盤”,搭建智慧平臺。自今年4月投用后,該平臺已在汛期順利應對多輪降雨天氣?!斑^去調度主要靠人力巡查,現在數字化管理后,應急管理工作減少了無效、低效巡查,效率提高了很多,實現了‘雨未下人先到’的主動防控。”雁江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楊曜瑛感嘆道。
那么,這個智慧平臺具體是如何實現“人先到”的?以丹山鎮福興村為例,6月29日,雁江區氣象局發布暴雨黃色預警,在暴雨降臨之前,雁江區應急管理局充分運用該平臺,聯合多部門展開會商研判,依托視頻監控實時掌握的地質災害點積水情況,提前推演出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隨后提前向丹山鎮發出預警警報,丹山鎮黨委政府即刻調度搶險人員,提前轉移福興村地質災害點位周邊群眾,及時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
“我們還會依托科技的手段,用好智能平臺,做好城鄉防汛減災工作,為群眾安全筑牢根基?!睏铌诅硎?,當前,全區正加快推進7個沱江水位觀測點、3個地災點位視頻接入,力爭實現重點區域監測全覆蓋,推動防汛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警”轉型。
實習記者 朱雨芩 全媒體記者 馮柏瑞 劉佳雨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