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再遭到無人機襲擊,防空警報響徹天際。
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終止與德國30年的協議。
在冷戰后重建信任的合作,正式宣告終結。
德國援烏不斷加碼、歐盟不斷推出制裁……
俄歐之間還有沒有回旋的余地?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莫斯科,俄防空系統緊急應對
7月21日白天,莫斯科防空系統拉響警報。
多架無人機從不同方向逼近首都。
俄羅斯軍方確認這是一次由烏克蘭軍方發起的集群式無人機襲擊。
社交平臺上流出的視頻顯示,部分無人機被俄軍擊落,但也有幾架突破防線,擊中了城市外圍目標。
目前暫無明確傷亡通報,但沖擊感十足。
就在幾小時前,歐盟剛剛批準了新一輪對俄制裁。
再加上德國近期加碼援烏,這一輪攻擊發生得不早不晚,時機很巧。
這已經不是莫斯科第一次遭襲。
過去幾個月,烏方頻繁使用無人機打擊俄本土目標。
防線正在變得緊張,俄方的反制空間也隨之變化。
俄羅斯與德國軍事合作協議終結
就在同一天,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簽署命令,外交部隨后發布聲明:
終止與德國于1996年簽署的《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俄方不再和德國在軍事技術領域有任何官方合作。
這個協議已經存在了將近30年,是冷戰結束后兩國嘗試修復關系的重要一步。
協議內容包括軍工標準合作、軍民兩用技術開發、部分裝備的維護等。
為什么現在突然終止?
德國正在采取敵對政策、對烏軍事援助持續升級、德國高官公開揚言殺死俄羅斯士兵。
俄方認為,繼續合作已毫無意義。
這幾句話背后,折射出的是俄德關系的全面崩盤。
今年以來,德國頻頻出手,不僅提供豹式坦克、遠程火箭彈等重型武器。
還不斷提升軍費開支,甚至將德軍大規模部署至立陶宛邊境,明顯加大對俄的軍事施壓力度。
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一句話徹底激怒莫斯科:一旦俄羅斯發動攻擊,德軍將準備殺死俄羅斯士兵。
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
俄德之間舊賬未清,新仇又起。
協議終止,實屬必然。
一連串事件,把俄歐關系推向深淵
從2022年沖突爆發,到現在已經三年。
俄歐關系一路走低,幾乎沒有任何緩和跡象。
回頭看一下,幾個關鍵節點都很有代表性:
2022年9月,俄德之間最具戰略價值的合作紐帶北溪天然氣管道遭遇爆炸,至今調查仍無定論。
但客觀結果是,俄羅斯無法再通過該管道向德國輸氣,雙方能源關系徹底凍結。
北溪曾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能源的核心命脈。
爆炸事件發生后,歐洲開始大規模轉向美國能源,而俄羅斯則加緊東向出口。
沖突爆發初期,德國曾表現出一絲克制,但自2023年起,其對俄態度驟然轉向強硬。
德國迅速成為烏克蘭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軍援國,并宣布將派遣4000名德軍常駐立陶宛,直抵俄羅斯邊境線前沿。
一系列事件逐漸推動了今日協議的終止。
就在7月18日,歐盟宣布通過第18輪對俄制裁。
這一輪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北溪”天然氣管道、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將20家俄銀行踢出SWIFT系統。
這些動作幾乎是在金融、能源、貿易等關鍵領域,對俄羅斯的對歐出口通道進行全面封鎖。
第17輪制裁距今還不到兩個月,歐盟的制裁節奏之快、力度之猛,讓俄方疲于應對。
不僅是德國,波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也正在急劇升溫,進入硬碰硬的對抗階段。
2024年11月,波蘭以試圖破壞”為由,關閉了俄羅斯駐波茲南領事館。
作為反制,2025年1月,俄羅斯隨即關閉波蘭駐圣彼得堡領事館。
緊接著,波蘭再次出手,宣布撤銷俄羅斯駐克拉科夫領事館的運行許可,理由是涉嫌參與針對華沙購物中心的情報活動和破壞行為。
俄方堅決否認,批評波蘭的指控毫無根據”,并指責其正在系統性破壞雙邊關系。
你關我一個,我關你一個,已經開始互相針對。
現在俄羅斯和歐洲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張。
無人機襲擊、防務協議終止、制裁升級,矛盾不斷加深。
接下來局勢會怎么發展,還要看各方下一步怎么走。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環球網:2025-07-21《俄對烏大規??找u致17死傷 莫斯科遭大批無人機襲擊 數千乘客滯留機場》
環球時報:2025-07-21《俄羅斯宣布終止俄德軍事技術領域合作協議》
光明網:2025-05-13《波蘭將關閉俄駐克拉科夫領事館 俄指波蘭蓄意破壞雙邊關系》
觀察者網:2024-11-26《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美英“直接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