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球迷有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現實的綠茵場上等了這么多年,世界杯出線成了遙不可及的夢,亞洲杯上連越南、泰國都踢得磕磕絆絆。
我們輸得沒脾氣,輸得快絕望了。
最近球迷想了一個“斷糧計劃”,抵制國足的贊助商,想要倒逼國足發展。
結果沒想到才過幾天,足協就想到了一條絕佳妙計,在另一條“賽道”上給球迷找到了安慰。
他們這次真要彎道超車,“曲線救國”給大家驚喜了!
“腳趾頭不行,手指頭指定行。”
7月22日,中國足協發布公告,正式啟動“國家電子競技足球隊合作賽區”的征集工作。
目的是組建一支“電競國足”,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足聯、亞足聯等官方組織舉辦的電競足球賽事。
就是要搞線上足球了,以前拼體力,拼腳底功夫。
現在動腦子,拼手速,還看誰網速快。
消息一出球迷第一反應不是激動,也不是期待,而是一種哭笑不得的荒誕感。
這種感覺,就像一個孩子正經考試門門不及格,家長不去抓他語數外;
反而給他報了個游戲特長班,指望他拿個電競冠軍給家里“光宗耀祖”。
大多數球迷都是嘲諷之聲,表示這是精神勝利法。
“國足也別叫國足了,叫國手吧。”
“這是現實中踢不過,在虛擬中找安慰嗎?”
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相當支持的,對這種“曲線救國”給予了贊同。
“把投資國足的錢投資到電競上,不知道拿多少個世界冠軍了。”
“太好了,電競這一塊,也就韓國能和我們扳扳手腕。”
實際上這也不是足協的心血來潮,而是早已布局多年。
2019年,中國隊就曾以特邀代表隊的身份到倫敦參加了首屆國際足聯電競杯。
只是那次的成績和線下的國足一樣,并不理想。
2021年4月,中國足協又組隊參加了電競國家杯的預選賽。
國家體育總局層面,近年來對電競和虛擬體育也是持支持和鼓勵態度的。
今年5月,總局還發布了“關于招募中國虛擬體育公開賽承辦單位”的公布。
這次足協又發布組建“電競國足”的征集消息,簡單說就是要正兒八經、系統性地搞一支打FIFA/FC足球游戲的國家隊了。
可問題來了。
電競足球究竟是足球,還是電競?
很多球迷質疑這事不該歸足協管,足球游戲和足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建議電競足球應該讓民間組織“競爭上崗”,如果讓足協辦,那就是換個模式打水漂。
可足協已布局多年,會輕易放棄嗎?
尤其是在“斷糧計劃”下,電競足球可是一根救命稻草。
你知道中超聯賽頂峰時期贊助額有多少嗎?
最高時2018年,達到了驚人的44.4億!
可后來“落寞”了,僅有6個多億。
更可怕的是球迷也意識到了這個經濟問題,開始抵制贊助商。
試圖讓國足在山窮水盡之時突破自我,拿出成績。
球迷發起誰贊助國足就抵制誰的行動,中國平安、蒙牛等知名品牌都受到了波及。
在球迷的努力下,還真就有了進展。
耐克每年給國足1億贊助費,還贊助球衣,球鞋等運動裝備。
可現在卻有消息稱耐克正在考慮不續約,即便續約也只給3000萬。
一些品牌方也緊急撤回了對國足的宣傳物料,表示不再合作。
沒有了這些贊助,國足拿什么去到處集訓?
足協這個組織,又該如何發展。
而現在“電競足球”就是一個突破口。
中國有1億足球迷,卻不是足球大國。
但中國絕對是電競強國,游戲迷更是難以估量。
線下玩不明白,線上還能不行嗎?
電競足球有廣大的市場,也是一個新的風口,足協必須抓住。
到時不僅能搶占世界領先地位,還能收獲一票贊助商解決目前“斷糧困境”。
去年首屆FIFAe世界杯(國際足聯電子競技世界杯),中國并未參加。
最終結果是沙特阿拉伯獲得《火箭聯盟》項目冠軍,印度尼西亞獲得《eFootball》主機版的冠軍,馬來西亞獲得了《eFootball》移動版的冠軍。
如今足協官宣組建足球電競小組,不知今年會不會參加,并在三大項目中取得成績。
電競國足簡直是中國足球的理想國,在現實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虛擬世界里瞬間就不是問題了。
但問題是,足球迷要的是在世界杯賽場上看到真正的中國隊,聽到真正的國歌奏響。
而不是在某個電競決賽的屏幕上,看著一個虛擬小人捧起一個虛擬的獎杯。
電競足球,能代替綠蔭上奔跑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