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山公園音樂堂的舞臺充滿了創作活力,“打開藝術之門”迎來“小小作曲家·音樂創作夏令營”與“Cool玩樂隊·器樂合奏夏令營”閉營儀式。經過兩周的密集學習與實踐,學員們在藝術總監陳超的指導下,系統探索了音樂理論與多元曲風,并完成了與樂隊的舞臺合作,音樂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這兩周的課程雖密集,但每一堂課皆為陳超老師精心設計,內容涵蓋許多國際音樂學院的核心課程,從最基礎的認識12音、節奏變化、大小音階到更進階的和弦組成、曲風解析、調內互轉等,堪稱滿滿干貨。“孩子們擁有過人的天賦與努力不懈的精神,我們愿意作為橋梁,把孩子學習音樂理論的能力和他們用音樂表達自我的能力做一個嫁接,同時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音樂的種子,陪伴他們慢慢成長。”
今年是音樂創作夏令營舉辦的第4年,陳超表示,今年的學員雖然年齡較小,但音樂素養卻更為出色,“這不僅歸功于孩子們自身的努力,也反映出咱們國家音樂的基礎教育越做越好,隨著教育環境愈加開放,老師和學生的視野都更加開闊。今年也有多位往屆學員,他們的進步令人驚喜。”
課堂上,陳超深入講解了不同性質的和弦運用,以及作詞時的邏輯與規則,孩子們開心地表示,以后創作時終于不再毫無頭緒。談到創作靈感的來源,孩子們也樂于分享各自的想法:武允羲同學曾接觸過鋼琴、揚琴、吉他等多種樂器,偏愛即興創作;楊一諾同學則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將所見所感轉化為音樂語言。不少學員還會與家長探討創作主題,逐步完善作品。參加過兩屆的徐詩韻同學在作詞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他常與母親探討詞句表達,使作品更具情感深度。
孩子們上課時十分投入、認真,這些扎實的內容讓他們對音樂創作有了全新的認識與體悟。張諾千同學分享“我喜歡聽Jazz和Blues,通過這次學習,了解了這些音樂的內在邏輯,終于能夠理解旋律中的奧妙。”連續參加兩屆的郭正誠同學收獲頗多,“進階課程拓展了我的和弦知識體系,我對各類音樂風格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和弦的運用、作曲與編曲的能力上都有特別明顯的進步,當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時成就感滿滿。”
許多家長紛紛表示,夏令營既專業嚴謹又不失活潑的教學氛圍令人印象深刻。楊一諾同學的母親蘇女士表示,“孩子每天主動完成作業,展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無論未來是否選擇音樂專業,這段經歷都將成為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看到孩子全身心投入的狀態,蘇女士欣慰地說,"孩子的快樂是最重要的。”
音樂創作夏令營,重在“創作”。面對AI技術對音樂創作的影響,陳超表示,“音樂作為情感表達的藝術,其人文內涵難以被替代。AI作品可能技術精湛,但缺乏真實的情感投射和生命體驗。”他鼓勵學員堅持創作,“只要保持熱情,每個人都能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樂章。作為創作者,無須擔憂被AI取代,因為真正動人的音樂,永遠來自人心。”
閉營儀式上,陳超老師讓孩子們站在舞臺中央,逐一介紹他們的作品,“在音樂這條路上我們互為師友。”談及夏令營,陳超動情表示,“雖然我在行業多年,但每年夏令營的教學時光,都是我重新思考、自我提升的過程。希望這段音樂旅程能持續激勵你們,即使課業繁忙,也不要忘記創作的快樂,讓音樂伴你們走向更遠的未來。”
攝影/蘇冠名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