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對抗日神劇動手了,發文批評神劇中出現的違反軍事常識的“奇功”“神技”,以及出現的“我方超人化、敵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劇情。
這個判定是符合常識的,但如今網絡上卻早已充滿了神劇的碎片,如手撕鬼子、撲克牌殺鬼子等嚴重違反物理學的劇情。當然了,更為年輕的一代,大多經受了比較正常而完整的教育,會把這些東西看做是一些笑料。但是不可忽視神劇的受眾,以及受眾在代際之間的傳播效應。尤其是現在許多老人帶孩子的,喜歡看神劇的老人就時常帶著白紙一張的小孩子,共同揣摩神劇里面的精彩,這樣的事還少嗎?
我看到一個更扯的,兩撥人正在打仗呢,某連長體恤士兵們還在餓著肚子,說讓同志們先撤下來,吃飽了再打。這是真的把戰爭場景當成戲班子了啊,戲里戲外都不耽誤,演員餓了要吃飯這點事,也要體現在抗日戰場上?
這恰恰就是對于英雄主義最為嚴重的褻瀆,因為參與抗日神劇的制作方、導演、演員等,給觀眾創造的,實際上是一個很扯淡的精神童話。戰場哪里是這樣的,戰爭是血淋淋的,是要流血的,哪有這么多神奇的事情。
神劇所帶來的危害是潛在的。包括后來的一些影片,本質上都是借了神劇的東風。可以拍攝戰爭,但是不能靠欺騙的方式來表現戰爭。否則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觀眾會覺得抗日就像是一場游戲一樣簡單,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更加令人擔心的是,神劇會“鼓勵”一種好戰情緒。因為觀眾看不到戰爭的代價,他們覺得戰爭很簡單,主角神勇到可以手撕鬼子,跑的比子彈還快。這就會讓人們陷入到某種癲狂的情緒之中,從而成為并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異類。
我們不能因為“神劇”的方向是對的,就去鼓勵這種糟粕。而神劇變得越來越無下限,恰恰是影視行業從業中人,面對劇烈的故事競爭,絞盡腦汁也要編出更加扯淡而熱血的畫面,來填滿觀眾內心的空洞。
神劇的作用就是這樣,它不需要提供真實,但是一定能夠讓觀眾興奮起來,這種興奮感讓他們熟悉而上癮。但是人們總還是要回到現實的生活里去,面對一張張需要繳納的賬單,這種強烈的情緒落差,就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癲狂,從而唯有在神劇之中,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活著的。
如果這是他們的套路,那么這個套路是非常無恥的。
記得一些港臺明星也參與過抗日神劇的演出,很好奇他們莫非是真的缺錢到了這個地步了,一點節操也不要了嗎?世界是一個草臺班子的背后,就是因為有太多深諳投機取巧之道的聰明人,賺一把就走,但是把垃圾投喂給我們的觀眾,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專業的墮落。
摒棄神劇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需要徹底反思我們的文化系統,我們正在呈現出一個什么樣的面貌。陳佩斯說的好,戲比天大。這里的戲,我理解是一種專業,一份自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