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自主的EUV光刻機即將從實驗室走向量產線
1、完全自主的EUV量產昇騰、麒麟芯片只是起點
新凱來高調亮相上海會展,EUV這事就“落袋為安”了。
中國制造2025收官之年,EUV光刻機該落地產芯片了。
一年多前,多篇文章及評論區評論涉及EUV.光刻機,是基本上被“搞掉”。
現在也是猜測,然官方愛理不理。
成功了!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折點:完全自主的EUV光刻機即將從實驗室走向量產線。
2025年第三季度的試產線啟動,將是中國半導體工業的“原子時刻”。當國產EUV光束首次穿透晶圓量產出片,意味著華為麒麟、昇騰AI芯片從此擁有“不被斷供的產線”。盡管良率爬坡與生態完善仍需時間,但技術鐵幕已被撕開裂口。
科技戰、芯片戰爭的攻守之勢,正在逆轉。
戰略相持,到戰略反攻。
自2019年5月16日至2025年7月22日,6年又2月又六天。
過去6-7年,僅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12億臺,華為終端營收損失3萬億左右。
中國EUV上產線,小規模量產,這不僅意味著“卡脖子”清單上又少了一項關鍵技術,更標志著中國高端芯片的制造體系初步完成閉環,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技術革命正在展開。
2、技術突圍:LDP路徑實現“換道超車”
歐美技術封鎖,認為DUV和EUV光刻機塑造成“不可逾越的高峰”,但中國選擇了一條顛覆性路線——激光誘導放電等離子體(LDP)技術,與ASML的激光等離子體(LPP)分道揚鑣:
(1)原理差異:LDP通過電極間高壓放電將錫蒸氣轉化為等離子體,直接生成13.5nm極紫外光,省去ASML方案中復雜的高能激光轟擊錫滴環節;
(2)性能優勢:試產數據顯示,國產光源效率達3.42%,優于ASML的2.25倍;晶圓處理速度250片/小時,超越同級別ASML設備的195片;功耗降低40%,體積縮小30%;
(3)專利自主:LDP技術完全繞開ASML的專利壁壘,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1/3。
關鍵技術指標已實現反超:
(1)光源穩定性連續100小時波動僅0.8%,優于ASML最新機型;
(2)光刻鏡壽命延長至1000小時,顯著降低維護成本;
(3)設備體積縮小至傳統機型1/3,適配現有晶圓廠空間。
3、產業化進程:2025Q3試產啟動,產業鏈協同加速
(1)量產時間表明確
? 2025年第三季度:首臺國產EUV光刻機在華為東莞基地進入試產,代號“Hyperion-1”;
? 2026年:升級版“Hyperion-2”功率提升至150W,目標實現商業化量產,支撐5nm芯片(如華為Ascend 930)制造。
(2)產業鏈已全面響應
? 中芯國際:預留產能靜待國產EUV設備落地,以擺脫對DUV多重曝光的依賴(此前5nm成本高出國際50%);
? 材料端突破:華特氣體高純鉬訂單激增5倍,鍺烷通過三星5nm認證,乙硅烷送樣14nm以下制程;
? 設備國產化:長江存儲2025年啟動純國產設備試產線,目標2026年全球NAND份額達15%。
4、挑戰仍存:從試產到量產的“最后一公里”
盡管進展迅猛,國產EUV仍需攻克三大瓶頸:
一是光學系統精度:多層反射鏡良率僅70%,而德國蔡司鏡組良率達99%。
二是設備集成穩定性:當前試產機每小時僅處理10片晶圓(ASML為150片),產能差距顯著。
三是供應鏈成熟度:光刻膠、前驅體等材料國產化率不足20%,高端市場仍被日美企業壟斷。
ASML的警示:其高管公開表示“中國EUV量產仍需多年”,側面印證技術壁壘尚未完全突破。
本文不信阿斯麥爾高管瞎說。
5、重塑全球半導體權力結構——未來3-4年,全世界又多了中國賣“白菜”
EUV光刻機重大戰略意義!現階段堪比“兩彈一星”的突破。
EUV將重塑全球半導體權力結構
國產EUV光刻機的意義遠超設備本身:
? 技術自主:徹底打破ASML壟斷,中國成為全球唯二掌握EUV技術的國家;
? 成本革命:5nm芯片制造成本預計降低50%,華為、中芯國際高端芯片競爭力躍升;
? 產業輻射:拉動電子特氣(華特氣體)、前驅體(雅克科技)、真空設備(匯成真空)等百家供應鏈企業升級。
正如網友所言:“盾構機的逆襲劇本在光刻機重演”。從“給圖紙也造不出”到“換道超車”,中國再次以自主創新證明——封鎖清單終將變成技術攻堅的路線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