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被騙的錢還能退回來”,不久前,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民警接到一通電話,來電的是此前該局在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指導下辦理的一起“招轉培”案件中的受害人,因收到了法院退回的被騙款項,十分高興。在求職市場上,以“高薪招聘”“保證工作”為誘餌,實際騙取受害人培訓費的“招轉培”詐騙犯罪活動不時發生。
在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偵辦的這起案件中,犯罪團伙以線上網絡兼職為名,集中在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上發布廣告,瞄準大學生等群體進行詐騙,最終被公安機關破獲。
偽造成功案例,誘導求職人員買課
2023年8月,在校大學生張清(化名)在一個微信群里看到一則廣告,稱可以兼職進行圖片編輯、視頻剪輯工作。抱著想學習技能并賺錢的念頭,他添加了廣告發布人的微信,隨后聯系上一位“婷婷老師”。
“她承諾有渠道學習技能,然后可以接單賺錢,還說很快就能回本。”張清說,但有個前提是必須買培訓課,課程費用是5000元。
和張清有類似經歷的,還有20歲的大學生李莉(化名)。同樣是在微信群里看到廣告并表示感興趣后,一位“小艾老師”聯系上了她。
“小艾老師”告訴李莉,有渠道可以學圖片編輯和視頻剪輯,零基礎開始,一個月就能接單,每單能賺30—200元不等。但同樣也要先買培訓課,課程費用也是5000元左右。
“為了讓受害人相信能有穩定的收入,犯罪團伙還提供了‘成功案例’聊天截圖。”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反詐專班中隊長周驥達介紹。
記者看到,在犯罪團伙提供的“成功案例”截圖中,主要是一些以知名電商平臺負責人名義發布的招工通知:“我還需要30個穩定的學員,最好是大學生,現在人手不夠用,還有5個店鋪沒對接上”“我這有17家店鋪要上新,需要20個熟練掌握圖片編輯技術的美工”“給我安排10個學員,我線下店鋪要做電商運營,這一萬五定金先拿去,做好了還有獎金”……
除此之外,“婷婷老師”“小艾老師”還發來了大量微信交流群截圖、學員收入截圖等內容,展示經過培訓后的學員都不愁接單,收入很高。看到這些“成功案例”,張清和李莉十分心動,都很快按照指令支付了培訓費,隨后就被拉進了培訓群。
周驥達介紹,這些“成功案例”截圖均系偽造,是犯罪團伙為取信于受害人編出來的。
“發布的培訓內容都很基礎,感覺網上搜一搜都可以免費學到。”培訓費交過之后,張清立刻感覺到了“老師”態度由熱轉冷,而且跟著培訓視頻學習后,根本接不到單。張清和李莉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虛構兼職崗位,吸引求職群體關注
“傳統的‘招轉培’詐騙,主要是在發布工作信息后,以線下培訓為名收取培訓費,但現在案件主要是發生在線上。”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反詐專班民警李輝常年在打擊“招轉培”案件一線。在他看來,張清和李莉涉及的這起案件非常典型,犯罪團伙利用網絡平臺發布虛假招聘和兼職信息,以培訓為名騙取受害人的資金,性質十分惡劣。
在收到被害人報警后,松江警方隨即展開調查。經研判發現,位于其他省份的某教育公司存在重大嫌疑。該公司借助短視頻和社交媒體平臺大量發布兼職接單廣告,以零基礎學習、穩定收入為誘餌,虛構公司能提供長期穩定的平面設計、視頻剪輯等兼職工作,吸引大學生等群體關注。
經過數月調查,松江警方發現,該團伙人員較多,組織架構嚴密,工作地點分散。2023年底到2024年2月,松江警方會同當地警方開展分批次收網,抓獲了225名犯罪嫌疑人。
記者看到,在警方截獲的“話術本”上,犯罪團伙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語言表達內容,十分具有迷惑性:“資源都是咱們提供的,不需要你自己出去找,很方便”“年底忙,商家需要設計綜合能力強,包月在家辦公人員,薪資一萬五”“哈嘍同學,還打算做兼職接單嗎?我親自帶的雙十二兼職副業班,多勞多得,一個月保底收入3000+”……
為何這個“招轉培”團伙都以“兼職”名義對外招聘?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這主要是試圖逃避法律責任,營造“找不到兼職是受害人個人原因,并不是詐騙”的假象。
該犯罪團伙反偵查意識很強,在內部特別強調“不允許賣沒有的課,不允許承諾底薪和五險一金就業等,除了兼職剩下的不允許講”。在察覺到上海公安機關可能正在調查相關案件后,還特別通知“上海學員不準售賣,維護不住立馬退費”。
但這些手段都沒能讓該犯罪團伙逃脫法律制裁。經警方查證,該犯罪團伙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為首的犯罪嫌疑人金某等190余人被警方移送起訴。
深挖黑灰產業,全鏈條打擊相關犯罪
周驥達介紹,在辦案中發現,犯罪團伙一切話術和騙術的目標,都是讓受害人繳納“培訓費”,但一般的正規工作都不會“先付費,再上班”,“不論線上線下,要求先付費培訓再工作‘回本’的模式,都有可能涉及詐騙”。
由于涉及犯罪人員多、規模大,該犯罪團伙被分批起訴。在涉及該團伙的其中一個案件判決中,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表示,經審理查明,該團伙人員在網絡上利用公司提供的話術,謊稱與京東、淘寶等平臺合作能提供穩定兼職,通過發送虛假圖片等方式,虛構可以邊學邊賺錢、輕松覆蓋學費且每月有固定兼職收入等內容,誘騙受害人支付錢款購買在線課程。
該團伙人員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詐騙他人財物,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法院根據各人涉案情況判處相應刑罰。
“兼職類詐騙,每個受害人被騙的金額可能不大,但受害人總數往往很大。”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房素平介紹,不少受害人因為數額不大,受騙后選擇默默承受,這也給案件偵破和判決增加了難度。
近年來,上海公安機關對“招轉培”類詐騙犯罪保持“零容忍”態度,深挖溯源犯罪背后的黑灰產業,全鏈條打擊“招轉培”詐騙犯罪活動,不斷擠壓此類犯罪生存空間。同時加強與市場監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通過定時巡查、集中整治等方式,重點打擊招聘市場的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突出問題,打掉40余個犯罪團伙。
鏈接
如何防范“招轉培”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招轉培”詐騙犯罪,上海公安機關總結了一些特點。
“招轉培”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大多是在互聯網上發布“高薪招工”“穩定兼職”等虛假廣告信息,通過偽造的聊天記錄、成功案例等信息,逐步讓求職者錯誤地認為就職“包高薪”、兼職“包接單”。
隨后,不法分子會要求求職者參與線下培訓班或購買線上培訓課程,但這些所謂的“專業課程”內容基本都是網上可以查到的信息。培訓期間不法分子或是在群內不定期派發小額報酬的任務單,或是偽造“完成培訓的求職者”獲取報酬的虛假訂單,以“穩住”求職者。當求職者完成培訓后,不法分子則會以各種理由搪塞,求職者根本沒有兼職接單的機會。
對此,上海警方提示:“零門檻”就能直接面試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極有可能涉及虛假招工等欺詐陷阱;求職者可通過用人單位官方途徑對外公布的聯系方式,咨詢核實用人單位、招聘職位和薪資待遇情況。應聘工作過程中,對于用人單位要求預先繳納“培訓費”等各種費用,應謹慎對待;求職過程中,要保持與學校、親友的溝通,理性判斷、謹慎選擇。一旦發現遭遇詐騙,及時報警。
原標題:《報培訓班后很快就能接單賺錢?上海警方嚴厲打擊“招轉培”詐騙》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 巨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