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特朗普嘴上沒說得太明確,但他的團隊已經開始為“重返亞洲”造勢了。根據路透社的說法,中美已經開始討論兩國元首在特朗普訪問亞洲期間會不會見面,甚至已經在談具體時間,比如10月底、11月初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在韓國或者在APEC峰會期間碰個頭。
有分析認為,這個時候放出“可能會晤”的風聲,很明顯是美方想要制造“先聲奪人”的氣勢,其要讓局勢看起來是特朗普在主導。可問題是,光嘴上說想見,沒誠意、沒實質內容,中國不會跟你陪演。
至于特朗普為什么這么想急著和中國談,原因也很簡單——他現在確實急了。一方面,上臺至今他還沒有拿到切實的外交成果,所以特朗普希望通過一次“重磅外交秀”來為自己造勢;另一方面,他要為國內經濟壓力找個出口,尤其是能源和通脹問題。
只不過,在訪華計劃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特朗普就又重新撿起來老招數,想要通過強硬施壓來制造籌碼,逼中國讓步,總結起來就是三道禁令:前兩個“禁令”來自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他21日說中美談判下一階段要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一不許中國買俄羅斯石油,二不許中國買伊朗石油,否則就對中國加100%的“次級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還親自放話,說要給普京50天時間談和,不然就加100%關稅,同時還要制裁所有買俄油的國家。換句話說,他的舉動就要逼著中國為俄烏沖突“買單”,目的則是讓中國放棄便宜的俄油,去買高價的美油,在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其能源行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對于這一點還有一件事,前段時間特朗普還在北約峰會當眾說:不會阻止中國買伊朗石油。剛說完,手底下立馬發出信號,要談中國買伊朗油的問題。這哪是討論,是設套,是典型的先“釣魚”,再“執法”。他自己說不會攔著,轉頭就設個套子,要你為買油付出代價,這種行為中方當然不可能答應。
至于第三道“禁令”就更直接了,美國國防部下達命令,不準中國工程師參與美國的云端服務,特別是和五角大樓相關的部分。說白了,就是全面封殺中方技術人員進入國防系統的所有“技術通道”。微軟第一時間響應,宣布徹底調整服務方式,確保中國本土工程團隊不再參與任何政府或軍方客戶的技術支援。
這三道禁令,看似各不相同,實則目標一致——限制中國崛起。不許買油,不許參與技術服務,還要強行插入非貿易議題到中美談判中去,本質上就是在“壓價”,想把中美合作變成中方單方面讓利。特朗普政府打著談判的旗號,搞的是單邊施壓,是徹頭徹尾的霸權思維。
對此,我外交部明確表示,貿易談判不能“跑題”,不能拿地緣政治來夾帶私貨。中方也不止一次重申,反對一切非法的單邊制裁和所謂“長臂管轄”。就算我們真買美國油,也得是正常貿易、平等互利,可特朗普偏偏非要加戲,把經濟問題炒成地緣政治問題,這才是其訪華計劃遲遲難以成行的原因。
與此同時,就在美國對中國放狠話的同時,日本也來插了一腳。7月22日,日本正式啟動對中國出口的不銹鋼板展開反傾銷調查,理由是中國產品“低價傾銷”,導致日企虧損。具體來說,就是借口說中國出口價格比國內低20%至50%,搶了日本市場。這其實并不新鮮,韓國上個月剛剛決定,對中國不銹鋼厚板征收21.62%的反傾銷稅,而且還對熱軋鋼板、碳素鋼板征收最高38%的臨時稅,日韓這倆,基本上就是跟著美國節奏來打“中國制造”。
然而,這種合圍已經是老套路了,中國早就應對自如。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應對反傾銷方面經驗豐富,法律、程序、證據鏈早已準備好;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結構在不斷優化,早已不靠單一市場吃飯。日本設限,中國就不出口了嗎?美國搞封殺,中國就不能自力更生嗎?說到底,時代早變了,靠這點小動作想讓中國讓步,只會徒增對抗情緒。
總之,眼下的情況是,特朗普雖然還沒登門,但套路已經端上桌,而一旁的日本也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湊熱鬧,對于其聯動施壓,中方的態度已經很明確:談判可以,打壓不行;溝通沒問題,訛詐免談。中美關系怎么走,主動權從來不在于特朗普放了幾個狠話,而在于雙方有沒有誠意,特朗普想靠打壓中國,來為自己的執政加分,那最終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