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欄目更多內容
如何服務保障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如何構建“一站式”商事糾紛解決機制,護航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高質量發展?
7月22日,17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和上海市政協委員赴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閔行區人民法院)、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長寧區人民法院)和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地,圍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以優質司法服務護航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調研。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吳金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宇展,閔行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倪學斌,長寧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顧耀軍,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世亮,閔行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珺,閔行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孟猛等參加活動。這是今年上海法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進法院”首場專題調研。
參觀閔行區人民法院大法庭
代表委員們首先走進閔行區人民法院,親身體驗數字賦能的司法變革。智能法庭內,傳統審判升級為高效透明的“云上司法”。數字檔案資源中心大屏上,“商事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調解率”“執行到位率”等數據直觀展現著審判質效的躍升。
參觀閔行區人民法院數字檔案資源中心
“從企業滿意度提升到產權保護強化,從協同共治深化到普法宣傳創新,我們的每一項舉措都直擊企業需求痛點,呼應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戰略部署”。閔行區人民法院商事審判庭庭長何剛說道。
走進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
隨后,代表委員們走進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這里是上海市司法局、虹橋商務區管委會與閔行區政府共建的“法治新平臺”,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鏈接全球,承載著“一站式”商事糾紛解決的使命。
參觀基層立法聯系點
“彩虹橋”法官工作站通過整合中央法務區一站式解紛資源,開展巡回審判、前置調解、“法進樓宇”等活動,覆蓋企業人員200余人次。“這真是把法庭搬到樓宇里,讓法治從‘事后救濟’轉向‘事前預防’,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潤滑劑’。”一位政協委員評價道。
代表委員們還參觀了上海市律協長三角一體化律師行業發展研究中心、上海仲裁委員會虹橋中心和上海市新虹橋公證處,感受法務區法律服務的多元與專業。
參觀新虹橋人民法庭(虹橋商事法庭)
調研中,代表委員們來到閔行區人民法院新虹橋人民法庭(虹橋商事法庭),實地了解該法庭“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及涉外商事審判工作開展情況。今年,法庭迎來兩大升級:3月新址啟用;5月新掛牌“虹橋商事法庭”,逐步承擔虹橋商務區內商事案件集中審理職能。同時,法庭積極構建“源頭化解+先行調解+審調銜接”商事多元解紛體系,為區域經濟轉型注入法治新動能。
現場還了解到,法庭內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信息采集站”至今已提出20余條立法建議,其中3條被上海市人大采納,從“建議”到“落地”,逐漸形成法治護航閉環。一位人大代表感慨:“這種‘嵌入式’司法服務,讓中外企業感受到中國法治的溫度。”
走進攜程集團總部
當天下午,代表委員們走進位于長寧區的攜程集團總部,企業法務負責人介紹說:“攜程的發展始終與區域法治生態同頻共振。期間,上海法院始終以前瞻性的司法理念、數字化的創新實踐和精準化的企業服務,為我們創造公平、高效、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她還特別提到長寧區人民法院的互聯網審判模式和航空案件審判站,“全流程在線訴訟實現了異地消費者‘一網通辦’,航空糾紛一站式解決則保障了虹橋航空產業高速發展。”
據了解,2023年5月,長寧區人民法院在虹橋臨空園區設立“航空案件審判站”,與航空爭議調解中心、上海國際航空仲裁院構建起國內首個航空爭議一站式解決機制。
徐世亮院長介紹相關工作舉措
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世亮進一步介紹相關工作舉措,“我們結合虹橋地區產業發展特點,打造‘寧護營商’品牌,努力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貫穿到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使營商環境建設真正合民情、匯民智、符民意。”一位人大代表贊嘆道:“長寧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司法服務舉措既‘高大上’又‘接地氣’。”
參觀上海一中院代表委員會客廳
調研最后,代表委員們來到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代表委員會客廳內,“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上海市政協首個設在政法系統的聯系點,將促進政協委員與法院深度合作,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政協委員們充滿期待。
旁聽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庭審
隨后,代表委員們旁聽了一場由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公開審理的糾紛案件。庭審中,法庭兩側的智能大屏實時轉寫中英文對話,展現著涉外商事審判的專業與效率。庭審后,該案審判長、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副庭長何建介紹,“法庭自去年成立后,即建立了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轄機制,推動長三角司法協作,用專業審判為國際企業吃下‘定心丸’。”
調研座談會上,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吳金水介紹了該院及轄區法院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基本情況,“去年以來,我們實施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六大行動’,‘潤法宜商行動’是重要一項,專注創新機制舉措、提升司法效應、夯實保障基礎三方面,傾力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
代表委員們對上海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相關舉措給予充分肯定,并結合履職經歷以及調研感受積極建言,為法院工作提質增效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宇展對代表委員們長期以來關心、指導、監督、支持上海法院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并重點介紹了上海法院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整體情況。
王宇展表示,上海法院高度重視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近年來主動向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專題報告工作情況,積極配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向上海市政協專題通報法院工作,主動征求政協委員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監督,同時不斷完善聯絡工作機制,創新聯絡方式。下一步,全市法院將進一步提高站位,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作為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進一步拓寬聯絡渠道,豐富聯絡內容,為代表委員更好監督法院工作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袁國華
全國人大代表
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曾強調要“進一步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通過實地調研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上海法院在護航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作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閔行區人民法院和長寧區人民法院積極爭取屬地支持,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結合上海高院營商環境8.0方案,制定本院落實方案,體現了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所做的創新和努力。
1
馬瑜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誠禧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
上海法院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與時俱進,提供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司法環境。希望通過審判白皮書等加強普法宣傳,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劉紀周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廣為焊接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希望法院通過公正司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招商引資的“助推器”。
許玉英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天主教愛國會主任,閔行區天主教愛國會主任
法院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站位高、顧大局、求高效、接地氣。希望進一步關心法院干警,提升司法隊伍戰斗力。
吳紅萍
上海市人大代表,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建議法院加強與社區的普法合作力度,讓法治宣傳走進網格治理、走進社區。
張鵬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夏律師事務所主任
呼吁代表委員們持續關注法院“案多人少”問題,進一步提升法官的職業尊榮感。
陳 崢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東方國際集團數字公司(籌)總經理
希望法院更好歸納總結企業涉訴法律風險,助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陳豪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高潔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清道一班班長
建議拓展數字司法的應用,提升虹橋中央法務區的體系合力,常態化開展企業需求調研。
陳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強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班組長
希望法院加強小微企業需求的定向收集整理,為其提供精準的普法服務,幫助小微企業發展壯大。
賈開京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投資促進處處長
希望法院瞄準企業“出海”發展需求,助力開拓國際視野,加強企業“走出去”相關司法服務保障。
嚴潔紅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上海法院在全鏈條服務、多元解紛、科技賦能方面成效顯著,有效提升了司法為民的服務能級。
楊暉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唯眾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星野拾光(上海)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建議開展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的定向開放日活動,通過講案例、聽庭審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提升風險抗壓能力。
洪冬英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
上海一中院的“潤法宜商”品牌亮點紛呈。建議在涉外人才培養、課題調研等方面持續加強院校合作。
童麟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北京恒都(上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
建議法院借助AI技術促進普法宣傳,加強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的涉訴風險排查,通過典型案例精準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文:王正葉 顧首明 何燕萍
圖:蘇弋
值班編輯:卜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