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對繼續采購俄羅斯原油的國家啟動二級制裁機制,目標明確指向中國與印度等主要買家。作為全球最大的俄油進口國,中國或將面臨顯著的經濟壓力。
特朗普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面對如此直接的威脅信號,克里姆林宮卻展現出異常的鎮定。幾天后,據環球網披露,普京做出了一項關鍵決策,該決定與中國存在密切關聯。
那么,普京的真實意圖究竟為何?
普京
石油博弈:特朗普的“一石二鳥”之計
特朗普政府的制裁策略看似粗暴,實則蘊含深意。美俄之間2024年的雙邊貿易額僅為35億美元,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制裁幾乎難以奏效。唯有針對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這條“經濟命脈”,方能對俄羅斯財政造成實質性打擊。
根據統計數據,中俄印三國合計占據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量的70%,其中中國每日進口量高達200萬桶。若制裁措施得以實施,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將每年減少約400億美元,相當于其國防支出的三分之一。
觀察者網報道截圖
然而,在特朗普看來,真正的戰略對手并非俄羅斯,而是中國。7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中方采購俄油問題將被納入中美關稅談判議程。
這種“經濟脅迫”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美國市場的龐大體量向中國施壓,迫使其放棄從俄羅斯進口原油。但中國商務部早已有所準備,包括稀土出口管制、《反外國制裁法》等一攬子反制手段已部署完畢。
貝森特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特朗普正承受中期選舉帶來的政治壓力,而美國6月份的CPI仍維持在4.2%的高位,能源價格已成為影響民生的關鍵因素。
通過渲染“中國采購俄油推高國際油價”的輿論敘事,既可以將通脹壓力轉嫁,又能取悅軍工利益集團,但資本市場并未買賬。制裁消息公布后,布倫特原油價格反而下跌2%,華爾街的反應表明,這場制裁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
普京的“沉默兵法”
面對如此嚴厲的制裁威脅,普京的沉默態度引發了全球范圍的猜測。答案其實隱藏在冷冰冰的經濟數據之中。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躍升至2448億美元,占俄羅斯GDP比重接近10%。
兩國能源合作也日益深化,“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加速建設,北極LNG項目依賴中國資本與技術支持,油氣交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從戰前的1%猛增至99.6%。
普京的沉默并非被動應對,而是基于現實的理性選擇。俄羅斯在高科技和工業制造領域對中國存在深度依賴,甚至不惜以S—550防空系統技術換取中國芯片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倘若此時高調支持中國,不僅可能激化與美國的矛盾,還會影響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的軍事部署。更深層次的考量在于,普京早在今年1月就已指出,即便中印兩國持續采購俄油,也難以根本扭轉俄羅斯的經濟困境,他強調過度依賴能源出口將削弱國家經濟主權,必須重建本國工業體系。
“讓中國獨自承受壓力,自己專注前線”,這或許顯得不夠仗義,但在當前局勢下卻是俄羅斯的最佳選擇。然而,就在制裁宣布一周后,普京做出了一個關鍵決策:加速推進M—12高速公路建設,目標直指中國邊境!
M—12公路起點為符拉迪沃斯托克,終點為圣彼得堡,并連接哈薩克斯坦、蒙古及朝鮮的邊境口岸。這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通動脈,未來將使俄羅斯石油通過陸路直達中國西北地區,運輸成本較海運降低40%。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出,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運輸合作持續深化,M—12項目是雙方“跨境互聯互通”的重要成果之一。
更令人矚目的是,俄羅斯正通過調整能源定價機制悄然掌握主動權。2024年,中俄油氣交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已達40%,盧布與人民幣直接兌換量同比增長300%。
當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征收更高關稅時,俄羅斯已將烏拉爾原油價格下調至每桶47.6美元,比國際油價低18%。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為中國煉油企業節省了超過百億美元的年度成本。
可以預見,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時,俄羅斯正通過深化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構建一個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普京的沉默,并非退縮,而是將戰略構想轉化為現實行動的智慧。
信源:中華網軍事2025—07—21——俄烏一仗打了3年多,普京終于想通了:全速推進高速公路直通中國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7—22——中美下一輪磋商將涉及購買俄、伊石油問題?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