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松花江,水波微瀾。斯大林公園友誼宮旁,晨練的人群里,一簇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并非年輕力壯,頭發多已花白,卻在單杠上劃出一道道充滿力量的弧線。這里是“冰城單杠隊”的“根據地”,一群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十年如一日,用旋轉的身體,講述著關于熱愛、互助與城市溫情的獨特故事。
十年堅守,杠上“卷”出健康與情誼
68歲的高龍濱是隊里的“技術擔當”。只見他雙手緊握單杠,身體如離弦之箭般騰空,正反大回環一氣呵成數十個,動作流暢舒展,引得岸邊散步的游客紛紛駐足,爆發出陣陣驚嘆。“老高這身手,一點不像奔七的人!”老伙計們笑著打趣。
召集人郭相軍,65歲,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眼中滿是感慨:“十多年了,大家伙兒都是退休后聚到這兒的。從抓杠都費力開始,你扶我一把,我教你一招,就這么日復一日‘卷’了起來。”這份堅持,不僅帶來了強健的體魄,更悄然“卷”走了許多人的頸椎、腰椎頑疾。“神奇得很,練著練著,那些老毛病不知不覺就輕了。”郭相軍說。
藏龍臥虎,“義務教練”點燃希望
隊伍里,藏著幾位“掃地僧”,他們是早年黑龍江省體操隊的專業隊員,曾在賽場上叱咤風云。如今,他們褪下戰袍,卻將一身技藝化作無私的傳授。“看見大家想學,我們就搭把手,圖個樂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練樸實地說。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義務指導,十年間點燃了上千位單杠愛好者的熱情,也吸引著遠方的來客。
“杠花”阿敏:從“看客”到“達人”
57歲的徐敏,被隊友們親切稱為“阿敏”或“杠花”。七年前剛退休的她,偶然路過這片單杠區,瞬間被那股子不服輸的樂觀勁兒感染。“當時就覺得,這精氣神兒太棒了!”在幾位老教練毫無保留的免費指導下,阿敏從零起步,一點點摸索。汗水浸透了衣衫,手臂磨出了繭子,但她樂此不疲。僅僅一年,前后大回環、踏杠等高難動作已被她從容掌握。她常對慕名而來的外地朋友說:“咱哈爾濱的場地好,杠友水平高,更難得的是這份守望相助的熱情。來這兒,不光是練杠,更是感受咱冰城人的精氣神兒!”
河南游客的“冰城情結”:
避暑、健身,更戀這份人情
這個夏天,友誼宮江畔的單杠區,多了幾張熟悉又新鮮的面孔——來自河南鄭州的王先生一家祖孫三代,還有他們的兩個鄭州朋友家庭。這已是他們連續第二年專程來哈“打卡”。“去年偶然發現這寶地,就愛上了!”王先生說。他們的行程里,中央大街、老道外巴洛克是風景,而每天雷打不動來友誼宮“報到”練單杠,則成了融入冰城生活的儀式。“哈爾濱天兒是真舒服,但更暖人的是這些老哥哥、老姐姐!”王先生的愛人指著正在指導他們動作的本地杠友,“人家水平那么高,教起來卻一點架子沒有,手把手,分文不取。這份豁達和熱心腸,讓我們外地人心里特別暖。”
在冰城“老師傅”們的傾囊相授下,王先生夫婦已能完成十余個正反大回環,同行的王女士也練得身手不凡。王先生一家已經決定:“以后每年夏天,都來哈爾濱住上兩三個月!這兒是避暑天堂,是健身樂園,更是人情味濃濃的‘第二故鄉’。”
支持更多新聞 期待更多點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3
來源丨哈爾濱日報記者 黃晏君/文 攝 視頻拍攝
編輯丨李楠
審核丨范思瑤
統籌丨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