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悠揚的馬頭琴,遼闊的長調,蒼勁的歌聲……連日來,一場場熱度攀升的“周末音樂匯”在內蒙古東勝青銅文化廣場輪番上演,不僅點燃了市民對北疆文化的熱情,也為這座城市注入了獨有的靈動氣韻。
東勝區深入挖掘地域優秀歷史文化和現代城市文化,著力塑造“北疆文化·東勝篇”的獨特魅力,通過“五向發力”激活北疆文化生命力,讓北疆文化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綻放出灼灼芳華。
創作文藝精品綻放北疆文化之韻
文藝創作是展現文化氣韻的重要窗口。
東勝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大對重點文藝項目和精品扶持獎勵力度,引導鼓勵文藝人才積極投身新時代文藝創作,著力打造演繹東勝故事、傳播東勝精彩、鐫刻東勝印記的經典佳作、精品力作。近年來,創編《風展紅旗如畫》《奔向延安》《戀上暖城》《相逢東勝》等具有北疆特色的文藝精品力作100多部(件),舞蹈《謙》《暖暖的鄂爾多斯》在第七屆內蒙古舞蹈大賽中榮獲表演一等獎,廣場舞作品《歡騰鄂爾多斯》榮獲自治區第五屆廣場舞大賽一等獎,《草原最美的歌》榮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原創兒童小說《追風的走馬和鄂爾多斯草原的故事》入編自治區《蒙古馬和草原的故事》,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編撰《東勝紅色記憶》《東勝史記拾遺》《印象絨都》等書目5部……正是這些扎根東勝沃土、浸潤北疆風情的優秀文藝作品,讓東勝的文化名片愈發鮮亮,讓北疆文化的獨特韻味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異彩。
加強遺產保護延續北疆文化之脈
今年,東勝區通過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全面守護北疆文化資源安全。“目前已完成54處文保單位實地勘查和伊盟中學禮堂修繕工程,正在實施秦直道遺址(東勝段)、秦長城(東勝段)和阿會石窟安防工程,新發現重要文物點11處。”東勝區文物保護中心訾娜介紹說。
創新推動“非遺+”融合發展,是東勝區加強文化遺產利用的又一實招。設立太極拳、蒙艮倉銀飾等11家非遺傳習所,為非遺技藝的傳承搭建專業平臺。精心打造劉老漢碗托、黃酒、蒙古族刺繡等5家區級非遺工坊,將傳統技藝與生產實踐深度結合,助力非遺產業化發展。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場所設立剪紙、皮雕等非遺項目保護基地,讓市民在日常文化生活中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成功推出13項文博產品,加快推進“紅色文化” 非遺泥塑館建設,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校園”“文博知識進校園” 等系列活動,讓非遺項目真正走進群眾、融入生活。
目前,東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57項,傳承人64人,灶火壕村被評為市級非遺村鎮,海畔村評為區級非遺村鎮,罕臺鎮米涼粉美食街評為區級非遺街區。
優化文化服務傳遞北疆文化之暖
“去廣場上看演出,圖書館里安靜閱讀,美術館里欣賞展覽,文化館里學才藝,如今的東勝人生活太幸福了,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的愿望也實現了。”剛退休不久的李女士高興地說。
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不斷豐富北疆文化內容供給,今年以來,東勝區深化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成基層文化站、百姓健身房、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示范中心書房等各類文化陣地179個,組建了千人廣場舞團、千人合唱團,發展壯大群眾文藝隊伍72支,打造“書香東勝”數字化圖書閱讀服務平臺,成功舉辦“閱讀北疆”全民閱讀季、“亮麗北疆·魅力絨都”第九屆“創意+”藝術作品展、“公益電影+”“舞動北疆”“藝韻北疆”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烏蘭牧騎進基層公益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200余場,讓北疆文化以更鮮活、更貼近生活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外,東勝區創新開設的市民藝術夜校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到文化館的藝術夜校學習攝影和爵士舞,而且還是免費的,這樣的文化福利太贊了!”學員小周說。據了解,市民藝術夜校目前已開設花藝、茶藝、舞蹈、器樂、美妝等20余門藝術課程,累計開展培訓4期,受益市民14000人次。
融活文旅新業態煥發北疆文化之彩
東勝區以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為契機,持續深化“文旅+”戰略,全方位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新模式,讓北疆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與絢麗光彩。
成功創建自治區首批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著力打造鄉村文化旅游季、冰雪文化旅游節、“夜游東勝”“夢幻海洋館”等文旅品牌,加快推動文博產業園、萬家惠歡樂世界二期、朵蘭音樂小鎮等文旅項目建設進度,成功打造萬達二期朵日納藝術館、暖城印巷、鄂爾多福巷等特色文旅街區,引進鐘書閣、威尼斯樂園、星空幻影藝術園、麥田露營等一批親子休閑體驗項目,大力發展休閑游、康養游、工業游、紅色游等文旅新業態,不斷激發城市消費增長的“熱引擎”,通過業態融合促進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圍繞“夜食”“夜購”“夜宿”“夜娛”“夜演”等夜間消費業態,開展了“絨耀一夏 暖城生活市集”“暖城七點半·森林秘境游園會”等文化旅游促消費活動,形成了“一城千面”的新型文旅消費場景。
創新宣傳推介展現北疆文化之美
“今年,我們積極參加各類文博會、推介會,赴馬來西亞、青島、成都、銀川、西安等地開展‘北疆文化神州行’活動10場次,通過雙城互薦、宣傳營銷等方式,推動北疆文化‘走出去’,不斷提升東勝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東勝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閆春霞說。
此外,東勝區將城市形象宣傳融入“雙招雙引”、對外交往、節慶展會等領域,加強與國內外主流媒體、自媒體合作,推出《東勝:北疆文化風帆高揚》《北疆文化之文物鑒賞——盤角羊形青銅轅頭飾》等宣傳報道,打造“東勝故事匯”“東勝時光記”視頻號,拍攝《21°的夏天》《煙火東勝》等城市宣傳片,在鄂爾多斯植物園設立“東勝有禮”首店,開發“北疆文創”系列產品50余款,做優“勝都開講”“暖城東聲”宣傳宣講品牌,推選10家本土企業、村集體經濟亮相《內蒙古好物》東勝專場直播節目,邀請央視財經頻道《百億小鎮》欄目走進罕臺鎮,多渠道、全方位講好北疆文化東勝故事,持續提升北疆文化傳播效果。(楊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