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湘潭的九歲女孩小鄧因網球訓練被曬成“老抽色”走紅網絡,有網友戲稱:還以為是尼日利亞選手。
網友評論截圖
7月22日,瀟湘晨報記者聯系到女孩的爸爸鄧先生,據鄧先生介紹,女孩暑假期間正在準備湖南省錦標賽,每天要訓練四五個小時左右,上午下午分開。“其實沒有那么黑,當時穿淺色衣服加上背景和光線的襯托,才顯得那么黑,膚色比正常小孩黑一點,但是和(網球)隊內的隊員相比,膚色還是很健康的。”鄧先生分享,為此小鄧的外公還特地帶她去醫院檢查皮膚,醫生回復是皮膚正常沒有任何問題。
小鄧在打網球 圖/受訪者供圖
鄧先生介紹,小鄧即將上四年級,一年級時因參加學校的網球社團被教練選中,從此與網球結緣。“并沒有(把孩子)往專業方向培養,孩子自己(對網球)熱愛,訓練時也比較認真,因此比同期孩子打得好,經常去參加各種比賽。同時也沒有影響到課業,剛剛結束的三年級期末測驗在班級排名第十左右。”雖然小鄧有時也會喊苦喊累,但是睡一覺后還是會和爸爸說,想繼續訓練,繼續打。
當記者問及膚色是否會影響到小鄧的日常生活時,鄧先生表示,“可能(年紀)還小,目前對膚色黑與白沒有很強的概念,隊里的小孩子膚色都差不多,沒人太在意。”
“她覺得很開心有這么多人關注到自己的視頻,她自己看的時候也哈哈笑,說‘沒想到有這么黑’”鄧先生介紹,“孩子的偶像是鄭欽文,比較樂觀開朗,打比賽時非常有激情有氣勢,和平時(相比)像是兩種人格。”
延伸閱讀
細雨微風,水波不興,魚兒游蕩。
“今天是個釣魚的好天氣。”像往常一樣,74歲的釣魚愛好者安國勇將釣竿斜挎在肩膀,騎上電動車,哼著小曲兒,奔向村頭的小河。每天早上6點到10點,或是下午是3點到6點,不戴帽子,不涂防曬霜,幾十年釣下來,老人的臉被太陽曬得黝黑發亮,就連脖子和手臂都像涂了層巧克力醬。
“曬掉一層皮,釣起一條魚”。由于“美黑”成果過于硬核,安國勇一下子走紅網絡,被網友們稱為“巧克力”大爺、“八級釣帝”。而在這場“黑色幽默”狂歡的背后,也藏著這位老人的人生軌跡和純粹信仰:堅持興趣,快樂生活。
正在釣魚的安國勇
“巧克力”大爺是如何練成的?
唐山市林西鎮錢家莊村,蘭泉河泛起微波,因為它的存在,引來一批又一批釣魚愛好者,安國勇就是其中之一。穩坐在水邊,他粗糙的手指靈活地將魚餌穿在鉤上,隨著“唰”的一聲輕響,魚線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沒入水中。
釣魚圈里有句老話:“新手看裝備,高手看膚色。”根據膚色深淺,釣魚愛好者一共被分成了八個級別,最高一級的釣魚愛好者,膚色猶如醬油和老抽,因此被稱為“釣帝”。而安國勇這一身“巧克力”色的煉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烤”驗,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曬成的。
安國勇膚色與記者對比
“我年輕時不這么黑,但是照你們現在的白小伙兒還差點勁。拋去胳膊、手背、臉,身上別處也沒這么黑。要是我早這么黑,談對象咋相親呢?”安國勇笑著,向記者展示起自己的膚色。他伸出胳膊,常年暴露在外的黝黑小臂,與短袖遮掩下的黃色皮膚涇渭分明。“從小就下洼子里劃水抓魚,十來歲就開始釣魚,這么多年一直沒扔。個人也沒啥別的愛好,一天不釣就總覺得有事沒干,反正到點兒了就跟線牽了似的,都往釣魚這方面想,越釣越有意思。在河邊兒待著,比東家長西家短的強多了。”
安國勇解釋,其實這身獨一無二的“戰袍”,離不開魚竿,但不僅源于魚竿,也來自土地。“現在家里還有15畝地,種一茬秋麥,一茬玉米。”此外,他還在鎮上的水果超市賣西瓜,自己經營,自己出售。“賣完了才回家,長期在地里,有時晚上還要看瓜。”每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皮膚也漸漸“黑化”。“好在現在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收拾完了地里的活兒,就想著出來釣魚玩兒了。”
安國勇在地里收麥子
六十年“釣齡”,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安國勇的心,終究被河邊的風牢牢拴住。這一釣,就是六十年。
起初,他是用自己捉的蚯蚓作餌,現在更多是用買來的餌,魚竿也沒什么講究,都是兒子送的。要是問他釣魚技術如何,得到的回答是,“個人始終沒什么好的技術,就是喜歡釣魚。”
在安國勇看來,四季垂釣各有妙處:春釣生機勃勃,夏釣清涼愜意,秋釣收獲滿滿,冬釣寧靜致遠。這種與自然節律同頻共振的生活方式,讓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冬天就是在河上鉆一個洞,站在冰面上釣。冰要是太厚了,打孔都費勁。冰太薄也不行,站上去水往上冒,那得趕緊往后撤。”
他釣過的魚也不算少。“鯰魚、鯉魚、黑魚都釣過。早些年的魚多,隨便一竿下去就能釣上幾條,現在沒那么好釣。”在他的記憶里,最輝煌的戰績是多年前釣上的一條兩三斤重的黑魚。“這么長,相當不好釣。”安國勇邊說邊比劃,當然,釣不到也是常態。“那個倒不理會,釣魚都成了一種游戲,享受這個樂趣。”
安國勇的垂釣之舉,并非孤舟獨影,他有幾個“黑閨蜜”,幾個人經常結伴外出釣魚。“我們幾個釣友都一塊兒,一招呼就走。一個76歲,一個77歲,一個81歲,我年齡最小,曬得最黑。”他的兒子同樣是一位釣魚愛好者,父子二人經常并肩坐在河邊,一聊就是大半天。“釣魚需要耐心,現在的年輕人能有個愛好,干一個事能堅持下來就挺好。”
安國勇與釣友們出發釣魚
用著老年機,不懂數字化,卻意外走紅
安國勇的人生也并非一直與釣竿為伴。
年輕時,他曾離開家鄉,到城市里闖蕩。因為家庭原因,他放棄了工作,回到村莊。恰恰是半耕半釣的生活節奏,讓安國勇找到了生活的平衡點。走紅之前,他的生活原本與“流量”毫不沾邊。直到鎮上、縣里的陌生人開始登門拜訪,他才懵懂地聽說自己成了“網紅”。
“啥?網紅?我說這不胡扯嗎?起初我認為就是個笑談,根本沒想過當什么網紅,上歲數人哪懂這個呀!”安國勇不懂什么是“數字化”,至今仍用著老年機,只為與家人通個話。得知自己走紅的“流量密碼”正是那身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黑色皮膚,他大笑起來。“黑了35年到40年了,外頭冷不丁接觸的人,看著我黑點覺得稀奇。”面對外界對他膚色的好奇甚至擔憂,他豁達依舊,“有人問我是不是有啥毛病?我活這么大歲數,三四十年沒啥毛病,沒病我去醫院找病去啊?”
看到視頻這個愛釣魚的“巧克力”大爺,網友們還給他起了個響亮又貼切的名號——“八級釣帝”,對于這個帶著江湖氣的稱呼,安國勇也坦然接受,“老鐵們這么叫,咱也沒有啥。”
安國勇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
只要能動,“竿”不能停
如今,年逾古稀的安國勇,身體依然硬朗。除了視力有些下降,他耳聰體健,精神矍鑠,他將這歸功于長期的戶外活動與愉悅的心境。“我年輕時脾氣也很大,釣魚最是磨練心性,現在年紀大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很多事想得開,快樂最重要。”
恰似傳統文化中“釣勝于魚”的智慧,安國勇享受的是凝望浮漂時心無旁騖的寧靜,是拋竿收線間全身協調的運動,是與老友相伴的河畔時光。
暮色漸濃,安國勇開始收拾漁具。今天的收獲不多,但他臉上看不到絲毫沮喪。“明天還來。”這句話他說了幾十年,仿佛只要生命之河仍在流淌,他的釣竿,就不會停歇。“能動彈就釣,就當養老了,要不干啥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