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雖然今天是星期六,但我還是想跟你一起玩”。一個周末的上午,袁娜娜打開家門,驚喜地發現社團里的孩子正站在門口。這樣溫暖的場景,在這位“90后”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中并不少見。從普通少先隊中隊輔導員到碭山縣少先隊總輔導員,再到全國紅領巾宣講團成員,袁娜娜用十年時間詮釋了新時代少先隊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把大道理講成小故事
2014年,剛走上教師崗位的袁娜娜成為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第一次組織少先隊活動時,她發現孩子們對很多政治概念都一知半解。“有的孩子連‘少先隊’三個字的意思都說不清楚。”她回憶道。
為了把工作做好,袁娜娜開始四處取經。她主動向老教師請教,參加各類少先隊輔導員培訓,認真研究少先隊活動案例。慢慢地,她摸索出一套方法:把大道理轉化成小故事,把抽象概念變成具體事例。
這種務實的作風讓她在專業上快速成長。2020年,她的微宣講獲得省級三等獎;2021年,又在學黨史演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最讓她高興的是2023年,她主講的《和少年兒童講好黨的二十大》課程被評為省級優質課。“關鍵是要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話來講。”袁娜娜總結道。
在一次關于邊防戰士的少先隊活動課上,有個孩子驕傲地說:“我爸爸就是戍邊軍人!”其他孩子立刻投來羨慕的目光。這個場景讓袁娜娜很受觸動:“好的政治啟蒙教育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英雄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
讓紅領巾“潮”起來
2022年9月上任以來,碭山縣少先隊總輔導員袁娜娜就一直在思考:新時代的少先隊工作如何更接地氣、更吸引孩子?她的答案很明確——既要傳承紅色基因,又要創新形式,讓少先隊活動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
袁娜娜牽頭成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工作室”,匯聚全縣骨干力量,通過課題研究、經驗交流、實戰練兵,推動少先隊工作專業化發展。工作室成立僅一年多,就完成省級課題一項,培養出多名在省市比賽中斬獲佳績的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這支隊伍正成為碭山縣少先隊工作的“智囊團”和“生力軍”。
如何讓少先隊活動更符合當代孩子的興趣?袁娜娜把目光投向了校外,讓孩子走出課堂,親身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在“祖國好 家鄉美”紅領巾研學活動中,隊員們在參觀中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碭城第三小學,袁娜娜創新推出的“非遺小傳人”活動深受孩子們喜愛。剪紙、泥塑、地方戲曲等非遺項目走進校園,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要讓隊員們在體驗中成長,在活動中受教育。”袁娜娜說,“非遺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文化自信。”
如今,在袁娜娜的帶動下,碭山縣的少先隊活動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真正讓紅領巾“潮”了起來。
教育的多面手
除了擔任少先隊輔導員,袁娜娜還是深受家長信賴的家庭教育指導師。2019年考取專業資格證后,她主動請纓,每學期在全縣各中小學開展義務家庭教育講座。針對家長普遍關心的教育熱點,她精心制作了“開學焦慮怎么破”“‘雙減’后家長該做什么”等系列微視頻,用生動的案例和實用的建議贏得家長點贊。截至目前,這些視頻在全縣教育系統累計播放量已突破5000次,覆蓋家長8000余人次。“袁老師的視頻就像及時雨,幫我解決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大難題。”一位五年級學生家長感慨道。
在藝術教育領域,袁娜娜同樣交出了亮眼答卷。她帶領孩子們創作的舞蹈劇《鋤禾》,以新穎的編排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榮獲宿州市藝術教育成果一等獎;她編排的校園集體舞《綻放未來》則在全縣藝術展演中拔得頭籌。更令人欣慰的是,參與這些活動的孩子在舞臺上收獲了成長。“看到孩子們眼里閃爍的光芒,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袁娜娜說。
校園里,總能看到袁娜娜被孩子們圍繞的溫馨場景。“袁老師,看我新學的舞蹈動作”“袁老師,這是我畫的您”......孩子們像一群歡快的小鳥,爭相與她分享點滴成長。對此,袁娜娜笑稱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師:“孩子們熱情的擁抱和純真的笑臉,就是對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
(記者黃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