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隊員帶小朋友進行AI創作。
日前,武漢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藝啟夢”支教隊在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五山鎮聞畈街社區居民委員會活動室開展“AI繪畫走進鄉村”特色課程,通過“手繪+AI”的創新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傳統繪畫與智能科技的碰撞中感受藝術魅力,提升審美創造力。
上午9時,課程在歡快的破冰游戲中拉開序幕。支教隊員首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孩子們展示AI繪畫技術的發展歷程與藝術應用。“大家知道嗎?AI不僅可以為我們解答疑問,還能和我們一起創作美麗的畫作呢!”支教隊隊長張倩文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AI繪畫的基本原理。
在“手繪夢想”環節,支教隊員分發畫紙和彩筆,引導孩子們以“我的夢想”為主題進行創作。“不要怕畫不出來,藝術最重要的是表達你的想法。”張倩文輕聲鼓勵道。很快,一幅幅充滿童趣的作品躍然紙上,孩子們用畫筆訴說著對夢想的獨特理解。
課程的高潮出現在AI創作環節。支教隊員將孩子們的手繪作品掃描輸入電腦,通過專業軟件進行AI二次創作。當看到自己的簡筆畫在AI技術下轉化為色彩斑斕的數字藝術作品時,孩子們興奮地拍手歡呼。
“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展示,更是一場美育實踐。”支教隊指導老師楊喻介紹,課程設計特別注重審美能力的階梯式培養:從觀察生活到手繪表達,再到科技賦能,讓藝術創作呈現出更多可能性。她表示,AI技術的引入不是要取代傳統繪畫,而是幫助孩子們突破工具限制,拓展藝術想象空間。
活動現場,支教隊員還組織了作品展覽與分享會。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AI技術讓同一幅原畫衍生出多種藝術風格——有的變成水彩效果,有的呈現卡通質感,有的則充滿未來感。這種藝術表達的多樣性,正是支教隊希望傳達的重要美育理念。
聞畈街社區居委會主任陳志丹全程觀摩課程后感慨:“大學生們用新穎的方式,讓我們鄉村孩子接觸到前沿藝術教育。”她表示,這種融合科技與藝術的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更讓他們認識到藝術與科技的無限可能。
據悉,本次“AI繪畫走進鄉村”課程是武漢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藝啟夢支教隊“數字美育計劃”的重要實踐。支教隊后續還將把孩子們的作品制作成數字藝術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鄉村兒童的藝術潛能。(文/圖 譚媛媛、涂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