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堀江和弘在展覽會上說如果中日打起來,日本自衛隊會用“三重打擊”對付中國海軍艦艇。這些年中國海軍進步大,艦艇總數超過350艘,總噸位260萬噸。
這讓日本自衛隊海軍相形見絀,日本海軍大型艦艇只有154艘,總噸位50萬噸,總體規模小。2025年7月,日本白皮書把中國列為頭號威脅,轟炸機侵入中國領空,直升機在釣魚島盤旋,還在臺灣周邊演習。
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也把中國列為“最大戰略挑戰”,比俄羅斯和朝鮮還嚴重。所以,他們花大錢研發導彈,就是想在技術上找補數量的短板。
堀江和弘是日本防衛裝備廳技術戰略部的負責人,主要負責導彈和先進武器研發。在展會上他展示了“三重打擊”的示意圖,圖上三枚導彈分別從陸地、飛機和日本軍艦上向中國軍艦飛去。
“三重打擊”的目的是通過多平臺協同,削弱中國海軍的力量。第一重從陸地來,日本計劃用地面發射器發高超音速導彈,速度5馬赫以上,或者買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射程超過3000公里,能從日本本土打到遠海目標。
第二重是空中,日本有近200架F-35戰斗機,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隱身戰機之一,由美國馬丁生產。日本是美國之外裝備最多的國家。F-35能掛載巡航導彈或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從高空鎖定中國艦艇發射。堀江認為,F-35的隱身性能高,適合這種任務。
第三重是海上,日本的驅逐艦用升級后的12型艦對艦導彈,配備宙斯盾系統的有7艘,能從海面直接打。
日本軍事分析說,中國航母群和055型驅逐艦防御強,一枚導彈難擊中,所以需要三重協同才有效。
從2022年底,日本就開始行動。日本內閣批準五年國防開支,重點開發長程導彈。2023年,日本測試Type-12反艦導彈的擴展版,射程從原來的200公里拉到1000公里以上。日本繼續增加預算,達到5513億美元。
日本不光自己干,還拉盟友。跟美國、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印尼建“印太版北約”。他們和美國合作,買戰斧導彈,還引進更多F-35。美國導彈防御局選格魯曼推進攔截器,日本參與其中。
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說,要監視中國軍力意圖。2025年,日本部署長程導彈到九州,封鎖中國艦艇進入太平洋。
但實際情況是中國艦艇有海紅旗-9和海紅旗-9B防空系統,攔截率高,曾在測試中100%成功。中國還有殲-20戰斗機,速度、作戰半徑和感知能力都比F-35強,能護航艦隊。中國在研發無人機蜂群系統,能控制上百架無人機偵察、攻擊或防御,不需要人工指揮全程。
中國海軍活動頻繁,Y-9偵察機巡邏日本附近,護衛艦通過尖閣諸島周邊。中國軍費增長,但強調防御。俄軍40艘艦艇出動也讓日本首相石破茂感到心慌。
日本這套計劃聽起來牛,但導彈再多,也得看情報和衛星支持。日本缺衛星和空中預警,只能靠美國。中國“和平崛起”形象下軍力正在加強,這讓日本警覺,但兩國經濟綁得緊,打起來只會兩敗俱傷。亞太穩定靠的是對話,不是軍備賽。希望兩國能夠多多對話,減少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