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后,面對駐華日軍發動強占中國東北的侵略戰爭,東北大地燃起抗日烈焰。李延祿、李延平、李延青三兄弟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以熱血與智慧書寫了抗敵壯舉,為東北抗聯第四軍的建立奠定基礎。
李延祿
九一八事變后,剛剛入黨不久的李延祿受組織委派,到原吉林省防軍二十七旅六七六團三營開展兵運工作。李延祿是吉林省延吉縣人,曾任延吉縣第十三混成旅所轄的官鹽椎運局緝私連連長。
三營營長王德林和李延祿有著深厚的私交,而且他是一位有很強民族意識和正義感的血性漢子。九一八事變后,吉林省防軍參謀長熙洽、二十七旅旅長吉興投敵,王德林一怒之下在延吉小城子宣布起義。但他當時因環境的影響和資源匱乏的窘迫,正舉棋不定。李延祿見此情景,立刻把堅定王德林的抗日意志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他改變了原來做下層士兵工作的計劃,留在王德林身邊,以“不當秦檜當岳飛”的激將法堅定其決心,1932年2月推動王德林成立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自任總指揮,李延祿被任命為參謀長。
李延平
此時,胞弟李延平懷著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暴行的滿腔憤怒辭別妻兒,投奔加入李延祿在救國軍中組建的補充團,任副官兼作戰參謀。
2月中下旬,救國軍以老三營和補充團為主力,接連攻克敦化、額穆等地,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不僅改善了部隊的武器裝備,還給附近地區的人民群眾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同年3月,日本關東軍上田支隊和一部分偽軍共2000余人撲向鏡泊湖。李延祿率補充團在墻縫設伏,群眾冒死送飯,戰士們用步槍、手榴彈擊退敵軍;后又在松乙溝利用地形縱火,將日軍困于火網,殲敵無數。李延平在戰斗中獻策立功,獲救國軍表彰。但日軍反撲時,補充團71名官兵犧牲,包括兩名黨員。
危急時刻,三弟李延青帶領鐵路工人游擊隊加入。他早年在橫道河子組織工人繳偽警武裝,組建七八十人的游擊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三兄弟會合后,于3月28日策劃奇襲。李延青率隊在高嶺子鐵軌轉彎處拔釘錯軌,日軍火車出軌后,游擊隊員猛烈開火,打得敵軍潰逃。此戰勝利后,李延祿介紹李延青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氏三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際,以血肉之軀筑成抗日堡壘,他們的故事如滾滾波濤,永遠激蕩在民族記憶的長河中。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整理
圖片來源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
可參與優惠購票
免費領取高德打車券福利!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熊一黎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