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999字,時長約9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置頂推薦:
文/ 劉勝軍
今年初那場很轟動的民企座談會上,最高領導人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很多期望和要求,其中一句話可謂切中時代的要害,“重視企業接班人培養”。
這句話很重要,原因有二:1)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企業家已經普遍到了退休的年齡,連仍在奮斗的任正非也已81歲;2)第一代企業家由于經驗和認知的局限和過度自信,往往會低估企業傳承問題的重要性和難度。
娃哈哈和杉杉集團都是中國最優秀的民企代表,卻在創始人離世后雙雙陷入危險的湍流,這并非偶然,其教訓足以警示所有的民營企業家們:杉杉集團于今年2月進入破產重整,娃哈哈則陷入持續的動蕩和輿論漩渦。
娃哈哈的問題更為復雜,因為里面涉及大量的國有股份。
宗慶后去世之初,被視為“企業家精神”的典范,其“布鞋首富”形象更是引發輿論的贊譽,筆者當時也撰寫多篇文章點贊宗慶后的境界與格局()。
如今,我們都有一種被騙的感覺。這種滋味很不好受。
誠然,宗慶后是一位非凡的企業家,也是娃哈哈能夠成長為中國飲料巨頭的關鍵,這是無法抹殺的。
然而宗慶后去世后不斷爆出的負面新聞,卻令人大跌眼鏡。企業家的婚姻和子女是個人私事,但如果向社會刻意隱瞞,則是公德問題,尤其是對宗慶后這樣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言。更令人唏噓的是,宗慶后一方面以“布鞋”、“20元理發店”、“高鐵二等座”形象示人,另一方面卻在美國、香港購置奢華物業,不能不說是“虛偽”了。一個人揮金如土,是私德問題,刻意隱瞞和欺騙卻是公德問題,性質完全不一樣。
巴菲特一生生活樸素,吃得簡單、住的簡單、車子簡單,財富捐贈,這才是真實的品格和境界。
簡言之,作為富豪,宗慶后完全可以過著奢華的生活,這是個人選擇的權利,但他不應該欺騙公眾,這是“騙公眾的感情”。曾經說過“錢再多也不給國外”、不棄糟糠的宗慶后卻被發現:
——宗家的其中一個海外銀行賬戶2024年初持有資產達18億美元。
——宗家在香港的房產坐落于最貴的中環山頂白加道,估計價值2.5億港元;2024年初宗慶后辭世前,宗家以2500萬美元(人民幣1.79億元)全現金購入美國洛杉磯高端社區貝萊爾(Bel Air)核心區的一棟三層別墅。
——原來大家都認為宗馥莉是宗慶后的獨苗,如今卻被爆出有7個子女。
瞬間,宗慶后一生精心營造的公眾形象崩塌。這是何等的“雙面人生”?!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笑傲江湖》中“岳不群”這個人?無他,虛偽!
去年,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因為兒子加入美籍就遭遇網絡暴力,如今看起來不能不令人感慨:宗氏家族意外殺出了至少三位外籍子女,宗慶后本人于1999年獲得美國綠卡,宗慶后的三弟宗澤后及其家人也已取得美國國籍。2013年,宗慶后承認女兒宗馥莉到美國去讀書,“為了進出方便,當時申請了綠卡,女兒回國了就取消了綠卡。”實際上,宗馥莉也曾獲得過美國國籍,但于2010年退出美國國籍。
誰的娃哈哈?
過不掩功:沒有宗慶后,就沒有娃哈哈的今天。正因為如此,持有娃哈哈集團46%股份的國資方杭州市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期扮演了“隱形股東”的角色,既不刻意宣傳,更不介入娃哈哈的管理(第二大股東是宗家的個人股29.4%,第三大股東為職工持股會24.6%的股份)。可以說,正是杭州國資的胸懷,成就了宗慶后的企業家精神。當然,杭州國資的這種境界也收獲了巨大的投資回報。在飲料這種充分競爭領域,國資選擇“無為”是極為明智的。
國資可以不干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但并不意味著企業管理層就可以為所欲為,尤其是企業家不應將混合所有制企業當成自家的私產。
企業可以視為一組契約的組合。尊重契約,這是企業家基本的道德規范,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是永不過時的。
宗慶后最受爭議的就是在娃哈哈集團之外,另外組建了一系列由其家族完全持股的企業,并且這些企業與娃哈哈集團存在巨大的關聯交易。假如娃哈哈是一家上市公司,這些關聯交易早就鬧得沸沸揚揚了。
宗慶后在2003年設立“宏勝飲料集團”,事后證明這引發了明顯的利益沖突。宏勝一開始只有一條飲料灌裝線,更多的是為娃哈哈代加工飲料。按理說,一家僅僅代工的企業,不應該有太高利潤率,否則就是不合理的利潤轉移。宗慶后曾稱贊:“宏勝飲料集團的利潤率比我(娃哈哈)高。” 這等于不打自招:將利潤從持有部分股份的娃哈哈集團向完全屬于自家的宏盛飲料轉移,這是典型的自利行為。
另一個顯然的問題是同業競爭。宏勝不僅獨立于娃哈哈集團,還有食品香料、印刷包裝、自有品牌飲料生產業務。宗馥莉還在2016年創建了獨立于娃哈哈的新品牌KELLYONE,2019年之后又發布無糖茶飲、無糖氣泡水、氣泡酒。
目前,宏勝集團在全國共有20個生產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條生產線。在2022年浙商500強榜單上,娃哈哈集團2021年營收519.15億,位列榜單第45位。宗馥莉的宏勝集團2021年營收104.21億,位列總榜單的165位。
簡單地說,宗慶后甩開國有股東在體外再造了另一個與娃哈哈顯著競爭和利益關聯的超大企業!娃哈哈集團除了持有娃哈哈商標,對外僅投資了12家企業(存續中),且持股比例都未超過50%、全部注冊于2002年之前。這種經不起推敲的做法,或許是宗慶后始終未將娃哈哈上市的重要原因。
宏勝還不是全部。娃哈哈的股權版圖分為五個板塊:國有股板塊、宗慶后股權板塊、宗馥莉股權板塊、杜建英股權板塊和職工持股會股權板塊。宗慶后是“偷天換日”的高手:通過成立體外公司,將核心資產轉移到非合資體系。
娃哈哈的體外公司誕生于2000年后,也是當年和達能合資時的產物。宗慶后曾如此辯解:由于娃哈哈體量迅速壯大,需要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但遭到了達能董事會的拒絕或拖延,因此在合資公司體外成立了一系列體外公司,滿足生產加工的需求。這種解釋并不令人信服:即便成立體外公司,也不能撇開國有股東啊?!
國有股東怎么辦?
國有股東早年以沉默換取了宗慶后的企業家精神,這是雙贏。
在宗慶后去世后,國有股東已無法繼續沉默:
1、宗慶后長期以來設立的龐大體外公司,是否涉及國有資產流失,這是一個嚴肅的法律問題,不能繼續回避;
2、宗馥莉掌舵,其能力是否能繼續帶領娃哈哈穩健前行,這牽涉到國有資產能否得到保值增值;
3、在宗慶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團的公司治理需要與時俱進,國資繼續“放手不管”如今已非最佳選擇。
2025年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宣布已就宗慶后遺產相關紛爭“成立專班,介入處理”。不過,杭州國資的為難在于:
——娃哈哈貢獻巨大,杭州國資“投鼠忌器”,一旦娃哈哈陷入動蕩,誰來承擔責任?娃哈哈從3個人、14萬元借款白手起家,在宗慶后的帶領下,30多年間累計銷售額8601億元,利稅1740億元,上交稅金 742億元。娃哈哈在全國29個省市建有81個生產基地、187家子公司,擁有員工近3萬人。這是宗馥莉在2024年不惜辭職相逼的關鍵籌碼。
——飲料這樣高度競爭的行業,國資并不具有優勢,由國有股東強勢介入控盤并不明智。上海國資退出“上海家化”,也是出于同樣的邏輯。
筆者建議:
1、國資應首先徹底厘清娃哈哈集團與娃哈哈體外公司的關系,如涉及國有資產損失,應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追索;
2、在理清上述關系后,國資可以考慮拍賣國有股份,引入市場化機構投資者。市場化投資者的介入,有助于完善娃哈哈集團的公司治理架構,規范管理層行為;或者,推動娃哈哈集團IPO上市也是一種選擇,上市后國有股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退出;
3、最終的娃哈哈應該轉型為一家公眾公司,宗馥莉如果有能力可以繼續掌舵。反之,可以引入職業經理人,宗馥莉則作為重要股東行使其合法權利。就像喬布斯在蘋果的進進出出一樣,市場的博弈才是最公平合理的機制。當然,如果宗馥莉掌舵最符合全體股東利益,其他股東沒有理由不支持宗馥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一個復雜且艱難的過程。陣痛難免。但為今天這些陣痛“埋雷”的正是宗慶后本人。
最后,談幾點宗慶后對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啟示:
1、做人要真實,不要為了封神而扮演“兩面人”;
2、要有契約精神、法治精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3、在股權和財產問題上,一定要生前清晰界定,避免子女爭奪大戰;
4、在接班人問題上,要未雨綢繆,避免創始人突然離世引發不必要的震蕩;
5、在國有股問題上,要公開透明及早處理,不應搞小動作,否則后患無窮;
6、學習曹德旺、巴菲特,多做慈善和公益,才是正道。留給子女太多的財富,未必是好事未必真明智。
福耀科技大學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 應聘、演講邀請、商務合作 ▼
請添加微信:tina7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