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收聽
“我不是再造一個品牌,它的品牌里過去流淌的這種基因,這種血液它是不能完全換掉的。”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過了43年,惠達唐山老廠門口的黑貓、白貓還在。
“一般門口都擺獅子、擺麒麟,但在惠達的工廠門口為什么是兩只貓?”
面對初來乍到者的疑問,惠達多年來已習以為常。
其實一打聽便心中了然。
1982年,王惠文以28萬資金起步,同64名工人一起共建“黃各莊陶瓷廠”,也就是惠達的前身,成為改革開放首批沖鋒的民營企業之一。
“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在總設計師這句至理名言的鼓舞下,惠達決意做一只好貓。
這一做就是43年。
惠達舊廠門口的黑貓與白貓雕塑
創業幾年后,惠達快速成長為北方地區最大的衛浴品牌,35年后的2017年惠達敲鐘,成為國內最早在A股上市的衛浴品牌……
43年前,黑貓、白貓被視作企業的精神圖騰定在門口,43年后,黑貓和白貓,站在時代的岔路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老朋友的到訪。
距離上一次吳老師來惠達,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
2015年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發布,在全國掀起“中國制造之問”,業內更是引發巨浪,相關企業紛至沓來,吳老師先是受邀去佛山調研,隨后便北上來到了惠達。
那一年,他與董事長王彥慶共話“中國制造轉型突圍之路”,十年后,當兩人再度坐到了一起,聊的內容變得又新又具體:關稅戰、全球化、智能工廠、宏觀消費等等。
2015年吳老師在惠達
話題更新的背后,既是一個全新品類在中國的迅猛崛起——2014年智能馬桶全國年銷量僅108萬只,10年后突破1100萬,是為數不多實現十倍數增長的單品——同時也是一家衛浴企業的嬗變:
“從惠達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家中國衛浴企業不斷成長的一個歷程。同時也看到中國家庭在安全、環保、健康等各個領域的迭代與進步。”吳老師感慨道。
2025年吳老師在惠達
十年嬗變
十年風雨,惠達的變化尤為明顯。
其一,是公司成功上市,被呈現在了公眾視野之下,惠達從制度到管理,發生了質的躍升。
其二,是全球化縱深發展。作為國內最早出海的衛生陶瓷企業,1992年,惠達的自主品牌便遠銷海內外出口創匯,截至目前,已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自主品牌渠道。
其三,是企業年輕化,歷經王惠文、王彥慶兩代傳承后,惠達迎來了第三代“85后接班人”,惠達總裁王佳。
其四,最直觀也最為吳老師所津津樂道的變化,還是惠達在智能制造、產品技術創新等多重變革。
2025年,吳老師與王彥慶再聚首
這幾天,吳老師走訪了惠達唐山總部4號線工廠,這座成立于2018年的工廠,是中國衛浴企業在制造端進化的縮影。
放眼望去,在自動化的傳輸系統上,由機器人負責噴釉、修坯,隨后便是128米長的燃氣隧道窯,三個烘干窯,高度集成的馬桶制造過程一氣呵成。工廠還設有三座智能立庫,像一個智能停車場,生產線上的馬桶自動入庫、自動為大數據所標記。
吳老師在4號線工廠看機器人施釉
滿負荷生產下,年產量可達140萬臺。
吳老師比較后說道,這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生產能力,種因得果,正是如此規模的投入,才讓更多的創新變革有了肥沃的土壤。
“‘馬桶蓋現象’后的十年里,令全世界意外的,是衛浴行業在生產線和產品智能化方面所發生的變革,機器手代替了大量的施釉工,避免了困擾業內多年的塵肺病;而原本需要靠肉眼進行的檢測,在5G環境下,如今只需幾秒鐘就能拍下幾千張照片完成;甚至我們現在買到的智能馬桶還實現了全水路殺菌等功能。”
換言之,生產線革命與終端產品的迭代交相呼應,中國制造重新定義了“什么叫做好的智能衛浴”。
十年前,那只不遠萬里被人們背回來的馬桶蓋,吸睛點是:抗菌、可自動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具體的“先進標準”掌握在歐美日等領先國家手中。
十年后,智能與創意不斷地在中國的產品上涌現,惠達的智能馬桶可以自動調節水溫,通過著座感應點落鎖實現兒童防護等等。
除了肉眼可見的功能變革,還有藏在深處的綜合技術能力。
2025年,惠達自進水口便配置了90%以上阻垢率的阻垢過濾器,水路內嵌紫外線照射器,以99.99%滅菌率實現裂解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除菌效果;水路終端的清洗噴嘴采用抗菌材質,使用前后會通過紫外線深度照射殺菌。
以此為基準,惠達衛浴牽頭制定的智能馬桶全水路殺菌團體標準,為智能衛浴產品提供了擁有了統一、可量化、高門檻的“深層健康”評判標尺。
4號線工廠檢測臺上的馬桶
與產品功能一起精細化的,還有日益清晰的用戶畫像,十年前,消費者被籠統定義為“新中產追求美好生活”,當下的智能馬桶有了極度聚焦的用戶群體:精致媽媽、資深中產、新銳白領。
“說不定世界有一天會追捧中國的馬桶蓋。”十年前,王彥慶曾這樣說道。
這個預言已經實現了一半:過去三年,中國智能衛浴行業總產量連續突破千萬臺,生產份額占全球生產量69%,銷量占全球市場的64%。
更重要的是,與中國產品一起走出去的,還有中國的智造能力、制造工藝和先進標準。
據王彥慶介紹,在全球市場上,惠達積極致力于研發本地化,除了按照當地標準生產,惠達還不斷洞察當地需求進行“中國式微創新”,這樣“全球+中國”的合璧能力也成為惠達全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衛浴品牌的標準也因此得以通過優質的產品輸出與表達。
王彥慶在現場發言
正如吳老師所言,“中國產業在智能化上的變革,最終化作企業在行業理解能力和標準制定能力上的變革。”
或許誰也沒想到,當年背回的日本馬桶蓋,如今成了中國技術出海的船票。
43年“初心”與“進取心”
十年嬗變后的惠達,就像駛向未來的忒修斯之船,被時光雕刻出全新的模樣,智造、機器人集群、柔性制造、領先標準,任何中國最先進制造工廠里有的一切,都能在這里尋覓到蹤跡。
但細細看來,43年打造的企業內核又在船體中若隱若現。
4號線工廠的門前,立著7間有年代感的小瓦房,門上寫著廠長室、財務室、生產科等“古早”的字眼,那是這家企業最初的辦公空間。
不止如此,另一座老舊的三層小樓突兀地立在工廠廠區中央,那是創始人王惠文退休后辦公的所在地。
“爺爺腿腳不方便了,還是天天要過來公司。”惠達衛浴總裁、第三代接班人王佳笑著解釋道。
吳老師與王佳(右)在老辦公樓前
它們與智能工廠形成時空對話,這是惠達刻意保留的“記憶坐標”。
“惠達”,惠取王惠文的名,達是波及四方。
唐山被譽為“北方陶瓷之都”,這里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只衛生陶瓷,但讓它走遍大江南北的,是像王惠文這樣背著陶瓷跋山涉水,立志“山不過我就過去”的企業家。
惠達創始人王惠文
中國改革開放企業史上,幾乎所有的“名場面”都能在惠達上找到對標:
◎1994年,從意大利引進110條立式灌注生產線,引進先進技術資源;為了趕超佛山陶瓷,耗費重金引進人才;
◎1999—2000年,王惠文提出“寧砸千萬件、不售一次殘”,先后砸碎出廠的三等品、二等品,最終為惠達打造了只做“一等品”的品牌心智。
◎2001年,作為最早出口創匯的企業,惠達繼續借助中國加入WTO的東風,走向全球,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到世界近70個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海外業務貢獻率仍占惠達全部營收的28%。
43年前創業初期的惠達老廠
2008年,50多歲的王彥慶接班,主導了惠達三輪“轉型之戰”。
第一次,由外銷主導型向內銷主導型的轉型,成了2008年金融危機下的破局點。
第二次,由To B為主到工程、零售并舉,將惠達從一個“供應商”變成了消費品牌。
第三次,“馬桶蓋現象”爆發后,惠達啟動“智能化、整體化、生態化、數字化”的新戰略進軍整體衛浴市場,創建5G數智化工廠、自主研發智能馬桶,與此同時,對接更高水平的資源,與跨國公司、家電燈具龍頭企業、頂級設計公司對接合作,進一步推動企業改造。自此,惠達品牌開始在國內市場向更高突破。
到了王佳一代,企業的“初心”和新一代的“進取心”并存。
所謂“初心”,既是當年質量優先的惠達的“匠心精神”,也是多年來只專注衛生陶瓷領域,并不越界或膨脹的勇氣:與惠達同期建立的陶瓷廠,曾有不少去了鋼鐵、水泥、煤礦、房地產等“快錢”領域,最后,這個賽道上只有惠達還在繼續前行。
惠達的7座老磚房
在吳老師看來,惠達的企業文化,就像保留在新工廠前的那些磚瓦房一樣,留存于這家企業的血液中。
這得到了王佳的認同:“我不是再造一個品牌,它的品牌里過去流淌的這種基因,這種血液它是不能完全換掉的。”
而王佳的“進取心”,指向更遙遠的未來,下一個十年,她致力于將惠達從一家綜合衛浴企業轉型為“健康衛浴專家”,成為一家提供全場景健康解決方案的衛浴品牌——以衛浴產品為入口,將消費者隱形的健康需求轉化為顯性的功能,將冰冷的參數競爭轉向溫暖的健康解決方案,讓用戶“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口”。
關于她的經營理念,王佳和父輩們一樣,喜歡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
“我爺爺建廠的初心是讓黃各莊鎮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父親講,我們要做所有老百姓都能用上的好質量的中國產品。我的愿景是,我希望惠達是一個廣大的消費者特別認可、值得信賴的衛浴品牌。這句話是我認認真真想了好久,才確定下來的。”
王佳在現場談惠達的“未來十年”
下一個“十年”
從某種程度上,惠達一家企業的坐標重置,與宏觀世界的變化同頻共振。
單單以2025年為例,企業界首先經歷了來勢洶洶令人猝不及防的關稅戰。
其次,便是重點行業的余震未平,暫無起色。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依舊處于頹勢,早春未現,信心待修復,這直接影響衛浴企業的傳統大盤。
第三,從更長遠的周期看,大國轉型“消費崛起”,這恰好是一個自下而上,充滿“盲盒式”驚喜,亟待企業家大展身手的領域。
惠達衛浴工廠
那么,包括惠達在內的企業,如何應對這一系列的變化?
對話的現場,吳老師提出兩個方向:
對外,中國企業有望“拉平微笑曲線”,從國內的存量市場,轉向全球的增量市場。
“過去中國企業的能力集中在成本和規模優勢,兩端的核心技術和品牌力薄弱,因此處于微笑曲線的末端,如今,像惠達這樣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已經拉平了這一曲線,通過產業智能化,我們的基礎與規模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得到保持,同時我們在品牌能力、在核心技術乃至在全球行業標準的制定方面,有了極大的飛躍。”
未來,中國企業將帶著這些能力,通過跨境電商,通過品牌出海,甚至通過企業出海的新姿態,參與全球市場,參與全球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
對內,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尤其是龐大的中產階層,依然會給中國的衛浴行業帶來很大的可能性,但這需要企業不斷地創新和變革。
2025年,吳老師在現場發言
在吳老師看來,惠達的43年,本質就是一個不斷響應時代命題、不斷自我突破的43年。
“當下,企業或許已經窮盡技術,讓一個智能衛浴變得非常完美,但企業仍然會找到很多創新點。更重要的是,再過十年、二十年,消費者仍然需要一個好房子,我們仍然需要一個好的衛浴產品。”
結語
“為什么惠達能活43年?”
這是王佳見到吳老師時,便急不可耐拋出的問題。
吳老師沉吟后回答:“企業家和行業因素分別五五開,企業如人,投射著掌舵者的性格,等到你的性格養成了,也會變成你的性格。”
吳老師與王佳
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歷程。
如今,惠達新大樓里也擺放著一只黑貓和白貓,與“前輩”相比,它們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對貓的想象:體態圓潤、動作不羈。
黑貓“惠惠”看地,寓意腳踏實地,白貓“達達”看天,寓意“仰望星空”,據悉,王佳正在主導了兩只貓的IP化,以Z世代的符號煥然新生。
從沉默的石雕,到靈動的IP,從一家鄉鎮陶瓷廠,到全球衛浴版圖的主要力量,從“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到“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惠達如貓一般,既敏銳地捕捉機遇,又始終保持優雅、獨立與進化能力。
這家企業的43年嬗變,或許早已回答了王佳的問題:活下來的秘訣,是永遠比時代早變一步。當思考一家企業如何走得更遠時,答案其實一直都在企業家自己身上。
“老貓守護底線,新貓探索邊界。”
“達達”(白貓)與“惠惠”(黑貓)
本篇作者| 和風月半|責任編輯|何夢飛
主編|何夢飛|圖源|VCG、現場拍攝、網絡
時代造就企業家,企業家也影響時代,企業賽道的長度和雪的厚度決定了戰略的意義。吳曉波激蕩講堂秋季課即將開啟,9月19日—9月21日,和吳曉波一起前往海濱之城大連,開啟“周期之門”。
點擊下圖▼立即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