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王師傅的汽修店門口,"關門轉讓"的紅紙已經貼了半個月。 他望著對面新開的特斯拉體驗店嘆氣:"去年這時候,店里每天能修10輛車,現在一周都接不到3單,不是車少了,是修的電車越來越多了。 "
?
2023年全國90萬家汽修企業里,53%的進廠量在下降;上海某連鎖汽修品牌從35家店縮到5家;北京朝陽區一家開了8年的社區修理廠,今年3月剛給員工結完最后一次工資。 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場悄悄發生的"汽修行業大地震"。
老王以前最賺錢的項目是換機油、機濾。 一輛燃油車5000公里就得做一次,換個機油加濾芯能賺200塊,占店里近70%的收入。 現在他店里停著的12輛待修車里,只有2輛是油車。 "電車根本不需要這些! "他指著墻角的機油桶苦笑,"電機跑百萬公里都不用換油,電池壞了拉回廠家,我這扳手都快生銹了。 "
難的是技術門檻。 上個月有個車主開著他那輛比亞迪漢來修,儀表盤顯示"高壓系統故障"。 老王想拆開看看,徒弟小李趕緊攔住:"師傅,這電池包帶800伏高壓電,沒高壓電工證碰一下都可能出事! "查了下,考這個證要花3000多,夠小李半個月工資。
現在80%的車企都把診斷軟件鎖死了,沒有授權碼,連電池數據都調不出來。 老王聽說有同行偷偷拆電池修,結果被廠家告了,罰了5萬塊還丟了維修資格。
?
4S店和連鎖品牌的擠壓更讓小店喘不過氣。 某頭部連鎖汽修平臺在上海開了200多家店,打出的廣告是"新能源車專修,比4S店便宜30%"。
老王算了筆賬:平臺用的檢測儀一臺20多萬,他全店一年利潤才15萬;人家有廠家直接供配件,他得從汽配城進貨,同樣一個電機傳感器貴30%。
現在他的客戶里,70%都去了4S店或者這些連鎖店排隊,哪怕等半個月,也不愿意來他這兒"碰運氣"。
讓老王寒心的是,連洗車生意都被搶了。 隔壁新開的充電站,充電半小時送免費洗車,每天能洗200輛車。
"我這洗車毛巾現在比扳手還濕,"他擦著空蕩蕩的接待臺說,"以前車主修完車會順道洗個車,現在電車車主去充電站解決了。 "
?
前幾天有個年輕車主來問:"師傅,我這電車輪胎扎了,能補嗎? "老王剛要應,突然想起什么:"得用專用補胎片,我這兒得訂貨,明天才能弄。
"車主擺擺手:"算了,我叫4S店的道路救援吧,反正免費。 "看著車開走,老王摸出兜里的手機,廠家群里剛發了通知,下個月開始,非授權維修點修過的車,質保期自動縮短兩年。
現在他的店里,顯眼的位置擺著兩臺新能源車專用檢測儀,落了一層灰。 老王偶爾會打開看看說明書,更多時候,他就坐在門口的臺階上,看著馬路上的電車一輛接一輛開過。
這些車不會停下來,就像他的汽修廠,再也等不回從前的熱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