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通俄門”曾是壓在特朗普頭頂的一座大山,讓他在總統任上寸步難行。
而近十年過去,風水輪流轉。
就在2025年7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公開解密相關文件,證實曾經轟動一時的“通俄”指控極有可能是奧巴馬政府蓄意導演的政治騙局。
隨著布倫南與科米被調查,奧巴馬本人也被特朗普公開喊出“應該被逮捕”的口號。
一場姍姍來遲的“政治清算”正式拉開帷幕。
特朗普與“通俄門”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堪稱一場“黑天鵝事件”。
無政治經驗、滿口“非主流言論”的地產商人特朗普,硬生生從民主黨和共和黨建制派中殺出,擊敗希拉里,入主白宮。
這場選舉不僅撕裂了美國社會,也令華盛頓的政治舊秩序深感危機。
然而,特朗普剛剛贏得勝利,白宮還未坐熱,通往“合法總統”身份的路卻開始變得異常坎坷。
轉折點于2016年12月出現,彼時CIA總監牽頭發布報告,宣稱俄羅斯政府企圖影響選舉結果,旨在助力特朗普并削弱希拉里。
這份報告迅速成為民主黨攻擊特朗普合法性的武器。
而CIA(美國中央情報局)和FBI(美國聯邦調查局)也開始對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展開大規模調查。
而總統與俄羅斯之間的“秘密關系”成了美國媒體的頭號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通俄門的調查核心,依賴于一份臭名昭著的“斯蒂爾檔案”。
這份出自英國前間諜斯蒂爾之手的檔案,內容極為浮夸。
這份未經證實的私人情報,竟被CIA與FBI視作事實依據,用以向FISA(外國情報監視法院)法院申請監聽特朗普競選顧問。
再細察幕后的推動者,就不得不提及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即時任美CIA局長的約翰·布倫南與FBI局長詹姆斯·科米。
布倫南公開表示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存在聯系,引發美民眾高度警覺。
而科米更在2017年披露白宮曾“試圖阻礙司法公正”,進一步將“通俄門”推上憲政危機邊緣。
2017年2月,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與俄駐美大使通電話而辭職,盡管通話內容并無違法之處。
2017年5月,特朗普果斷開鍘,開除FBI局長科米。
然而,這反而讓民主黨抓住“妨礙司法”的口實。
形勢急轉直下,美國司法部于2017年5月17日火速任命羅伯特·米勒為特別檢察官調查“通俄門”。
如果說前期的通俄門是輿論戰,那么從2017年開始,它就升級成了司法戰。
2018年12月,特朗普私人律師科恩自首,承認競選期間處理“封口費”違規,被判三年,成為媒體的新寵。
情報系統黑幕逐漸揭開
然而,真正重要的時刻來了——2019年3月22日,米勒報告出爐。
結果令人意外又合理:調查沒有發現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政府存在犯罪共謀。
特朗普獲得“清白”,但在這場耗時22個月、消耗3500萬美元的“絞肉機”中,他已遍體鱗傷。
而且沒想到,到了2025年7月,這件事還在繼續發酵。
7月9日,一則司法通報仿若巨石投湖,震撼全美。
美國司法部宣稱,布倫南與科米在“通俄門”調查之際,有“向國會提供虛假信息”的嫌疑,目前已被立案開展刑事調查。
這一消息經路透社、Axios等多家主流媒體證實后,輿論瞬間沸騰起來。
緊接著,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震撼發聲。
她公開解密文件,證實2016年情報系統內部最初評估認為“俄羅斯無干預意圖”。
而在特朗普贏得選舉后,奧巴馬親自召集情報高官,強行要求“改寫結論”,以制造俄羅斯干預的“證據”。
特朗普的第一反應毫不掩飾其快意,說他們是壞人,也許真的要為此付出代價了。
這句不加修飾的話語,背后卻是一場醞釀多年的“政治復仇”。
此事之所以發生在2025年,看上去是個巧合,實乃不然。
隨著特朗普再次當選,情報系統和司法體系經歷大洗牌。
而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剛剛好以“非建制派”身份走馬上任,迅速著手重審“通俄門”事件的內部評估文件。
可以說,特朗普從未就此罷休,心里是一直耿耿于懷的。
特朗普時來運轉,反手一擊
在特朗普的政治字典中,“有仇不報非君子”絕非一句空話。
2025年7月20號,特朗普馬上就在網上發文稱:一個專家小組有力論證了奧巴馬以及那些新近被揭露在選舉中舞弊的人應被起訴!
并公開力挺加巴德“繼續追查到底”。
隨后,川普就在網上發布了一則AI合成。
畫面中,奧巴馬身穿囚服被FBI押解進監獄,背景音樂竟是舞曲《YMCA》,風格搞笑但意味深長。
此舉既是政治諷刺,更是對過去多年壓制的情緒釋放。
與此同時,情報界再次對“斯蒂爾檔案”作出重新定性。
這是“未經驗證且高度政治化”的私人材料,其制造者與希拉里團隊有直接聯系。
在無實質證據的基礎上,布倫南與科米竟然用它申請監聽特朗普陣營成員,并向外界傳播“俄羅斯勾結”的敘事,這本身就已構成嚴重違法。
而奧巴馬的角色,則被逐步清晰化。
加巴德提供的總統會議記錄與國家安全顧問備忘錄顯示,奧巴馬本人曾“批準”啟動對特朗普陣營的監聽計劃。
也就是說,這不再是“手下越權”,而是前總統本人直接介入。
這在美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第一次 前總統被指控動用國家情報機器干預繼任總統的合法權力。
7月22日,奧巴馬方駁斥了特朗普方的說法,并指明這是特朗普為轉移國內矛盾的拙劣技巧。
從2016到2025,美國政治猶如坐上過山車。
曾經被視作“嫌疑人”的特朗普,如今搖身變為“清算者”。
而往昔被奉為道德楷模的奧巴馬,亦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
這場風暴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復仇記”,更是美國憲政體制對自身的一次考驗。
究竟總統權力是否可以不受監督地操控情報系統?
答案正在漸漸揭曉,而通俄門也許只是美國政治長期積弊的冰山一角。
參考文獻:
特朗普政府稱奧巴馬團隊曾“偽造情報”干預權力交接,奧巴馬方面未回應,界面新聞,2025年07月22日
特朗普發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被捕”,上觀新聞,2025-07-21
特朗普幸災樂禍轉發“奧巴馬被捕”假,新京報,2025年07月21日
美FBI、CIA前局長因涉嫌在“通俄門”中作虛假陳述被展開刑事調查,特朗普和CIA前局長回應,環球網,2025-07-10
被特朗普政府指控“叛國”,奧巴馬辦公室駁斥,2025-07-23,北晚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