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環球網報道,7月21日,烏克蘭無人機大規模襲擊俄羅斯,莫斯科主要機場陷入混亂,俄聯邦航空運輸局對多座機場實施短暫航班限制。
俄國防部稱,過去一夜間擊落117架無人機,其中30架在莫斯科地區上空被擊落。這場襲擊只是近期俄烏沖突升級的一個縮影,雙方的對抗正從戰場蔓延至多維度領域,而北約的介入更讓局勢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烏克蘭對莫斯科的無人機襲擊已持續4天,這96小時里,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多次對謝列梅捷沃、伏努科沃等莫斯科地區主要機場實施航班限制。俄國防部數據顯示,4天內累計擊落289架無人機,僅莫斯科上空就攔截60架。
俄羅斯(資料圖)
作為回應,俄軍迅速出擊,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Kh-101巡航導彈攻擊烏克蘭巴甫洛格勒機場。現場視頻顯示,那里存放的北約援助防空導彈倉庫發生連環爆炸,火光沖天。
烏軍連續4天的轟炸并未改變戰爭整體走向。烏媒雖宣稱在蘇梅方向反推俄軍,但俄軍夏季攻勢已奪取500平方公里土地。在頓涅茨克前線,16公里寬的“康斯坦丁諾夫卡口袋”正逐漸收緊。紅軍城周邊每天爆發的戰斗占全線的1/3,俄軍三面夾擊卻故意留出北部缺口。
“美杜莎”網站分析,這可能是俄軍誘使烏軍不斷投入兵力的“絞肉機”戰術。更值得關注的是,俄軍明明有能力突入紅軍城市區,卻調頭南下控制整個頓涅茨克南部,顯然在當前階段,消耗烏軍有生力量比占領廢墟更具戰略價值。
陷入被動的澤連斯基近日突然提議談判,但塔斯社曝光的雙方備忘錄草案顯示,俄烏立場存在天壤之別。有軍事專家認為,烏克蘭此時打出談判牌的時間點頗為微妙,恰逢北約國家討論新一輪對烏軍援方案,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是在為西方武器到位爭取緩沖期。
自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外界一直密切關注他如何兌現“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的競選承諾。2月中旬,剛回到白宮的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后透露,兩人“可能很快在沙特會面”,具體日期“尚未確定”。那時的他對斡旋解決俄烏沖突態度積極,也很期待與普京會面。
特朗普(資料圖)
隨著時間推移,俄烏沖突未出現明確和平路徑,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愈發強硬。2月底還在白宮“攻擊”澤連斯基的他,3月底公開表示對普京“感到失望”,但補充說“我認為他不會食言”。4月他語氣加強,5月更是直接稱普京“瘋了”。
進入7月,特朗普轉向烏克蘭的態度更明顯,進一步加大對俄羅斯的批評,還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包括由歐盟付款的“愛國者”導彈。
針對特朗普的這些言論,佩斯科夫回應稱,大家已習慣他這種強硬直白的措辭,同時也證實特朗普打算繼續努力促進和平解決俄烏沖突。佩斯科夫還提到,普京總統一再表示希望盡快將烏克蘭局勢轉入和平軌道,這是個漫長且不易的過程,顯然華盛頓方面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
特朗普曾發出“50天的最后通牒”,要求俄烏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對俄羅斯實施“二級關稅”制裁。但這一威脅如同拳頭打在棉花上,普京表示,即便美國實施關稅制裁,俄羅斯也能通過其他渠道將商品銷往全球。
關稅威脅無效后,一名美軍官口出狂言,稱如有必要,北約軍隊能隨時占領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這是美國慣用的軍事威脅手段,可若真有用,北約早在戰爭初期就該實施,不必等到現在。要知道,占領加里寧格勒意味著與俄羅斯全面開戰,沒有哪個西方國家能承受這樣的代價。
加里寧格勒州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與俄羅斯本土不相連。俄方在這里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建設,部署了先進導彈系統、雷達等軍事設施,目的是阻止北約進入特定區域或在特定區域開展行動,保持對波羅的海的控制。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就是為應對突發事件,在特定區域內限制或阻止第三方外部勢力介入干預的能力。
美國駐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納休在德國威斯巴登的一場會議上稱,盡管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有先進威懾系統,北約已做好對該地區采取作戰壓制的計劃。他還說,“打量一下加里寧格勒……其四面都被北約國家包圍”,北約已制定計劃壓制俄羅斯在那里的A2/AD系統,“我們已經具備應對俄方威脅的能力,相當于約22個師的能力”。
對多納休的言論,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評價,“我們現在經常從歐洲國家國防部代表那里聽到一系列充滿敵意和侵略性的話,這又是一個類似言論”。他還強調,北約是一種“對抗工具”,對俄羅斯懷有敵意,其態度迫使俄羅斯采取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特朗普第一任期訪華(資料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9月份可能出現的一場國際盛會引發各方關注。中國將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克里姆林宮已確認普京將出席此次活動。
多家外媒近日爆料,普京將與特朗普在此次活動期間舉行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的首次會晤,地點就在北京。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7月20日否認了這一報道,稱“普特會”肯定會有,目前時機尚未成熟。
在俄羅斯塔斯社7月20日的采訪中,佩斯科夫告訴記者,普京與特朗普會晤“是有可能的,并且在未來一定會發生。這是必要的”。他表示,雙方會晤或許需要“等到大量工作完成后”,一次“為了簽署一些重大協議的會晤是必要的”,但“這個時間還沒有到,這項工作仍需推進”。
雖然沒有官方證據表明存在這樣的安排,特朗普方面已因此受到美國輿論施壓。美國《國會山報》日前刊文“勸”他不要與普京在中國會面,還稱特朗普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總統和全球領導人之一”,“為了美國的榮譽”,“應該堅決而恭敬地拒絕這一邀請”。
自特朗普再次就任以來,其對俄態度幾經轉變,從最初的期待會晤到后來的批評強硬。如今,若9月能在北京與普京會面,這將是一次備受矚目的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