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之際,有消息稱印度大批炸藥運往俄羅斯,與此同時,28國已開始“圍攻”澤連斯基。那么,如今俄烏分別面對怎樣的境地?這一系列事件又可能帶來什么影響?
根據路透社曝光的數據,去年12月,印度一家公司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140萬美元的HMX炸藥。要知道,HMX可不是普通的工業爆破用炸藥,而是軍用級別的高能爆炸物。美國早就認定HMX是俄羅斯能夠繼續維持火炮能力的重要材料,并明確警告全球金融機構,不能為向莫斯科出售這種炸藥提供便利。但這次出口卻依然完成了,而且之前從未被披露過。
報道還稱,這批來自印度的HMX的接收方叫Promsintez,一家俄羅斯炸藥制造商。據烏克蘭方面情報,這家公司和俄羅斯軍方關系密切,甚至在今年4月還被烏克蘭無人機襲擊過,按照美方的定義,這就是“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支持”。然而,印度官方卻回應說,HMX也有一些“有限的民用用途”,這筆出口并不違反印度政府政策。
話說回來,這場戰爭拖了這么久,俄羅斯的彈藥消耗巨大,早就不止一次傳出俄羅斯缺乏高質量炸藥的消息。現在,印度在美國警告之下仍敢“送貨上門”,說明全球并非鐵板一塊——美國和歐盟對俄制裁的“統一戰線”正在逐步松動。而對普京來說,這樣的突破更是他等了很久的一步。
相比之下,另一邊的澤連斯基可就沒這么好過,其既有內憂,也有外患。先說內憂,7月22日,澤連斯基簽署一項法案,大幅削弱烏克蘭兩大反腐機構的獨立性,引爆全國不滿。這個法案的內容很直白,總檢察長可以干涉反腐敗調查、可以把案件移交給別的機構,甚至能讓其他檢察官替代專職反腐檢察官。一句話,反腐機關的獨立性沒了。于是烏克蘭民眾炸鍋了,超過萬人在基輔示威,有人批評澤連斯基搞“權力擴張”,有人直接稱他是在搞“獨裁統治”。
外患隨后而至。美國及歐盟27國的政要紛紛發聲,表示對烏克蘭反腐機制的“倒退”深感擔憂。歐盟直接發話,說這是與歐盟價值觀背道而馳;馮德萊恩要求澤連斯基解釋清楚;連美國議員也聯手表態,說烏克蘭政府這是在自己拆自己臺。澤連斯基一看苗頭不對,趕緊作出讓步,推出一份新法案,恢復反腐機構獨立性,還主動邀請來自英國、德國的專家參與立法工作,修復西方信任。
但這場風波不會就此平息。這不是一次單純的法律爭議,而是一個信號:澤連斯基的權威正在動搖。他不僅面臨國內反彈,還在失去西方的無條件支持。而且這還是在西方財政援助疲軟、軍事支援削減的背景下發生的,美媒甚至傳出風聲,說美國已經在考慮讓澤連斯基“離場”,烏克蘭前總司令扎盧日內可能成為接班人。
壓力之下,烏克蘭在7月23日再度與俄羅斯談判,但結果不出意料——談了不到一個小時,僅就換俘達成一致。領導人會面沒談攏,?;鹨矝]進展。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明確表示,沒有充分準備,不會安排普京與澤連斯基會面。
外交受挫,正面戰場上也好不到哪去,據烏克蘭情報部門披露,僅7月前半個月,俄羅斯就向烏克蘭發射了近4000架無人機。而僅6月,俄軍就發射了5300多架“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烏克蘭空軍表示,俄軍無人機結合導彈攻擊,給烏軍造成巨大壓力。
可以說,如今的局勢,已經對澤連斯基極其不利。他內外交困,不僅遭到美國與歐盟批評,還面對國內反腐壓力、財政危機、武器短缺、無人機技術落后等多重難題。而戰爭又無法結束,談判走不動,武器跟不上,士兵補不上。最致命的是,西方正在重新評估這場戰爭的“投入產出比”。當初支持澤連斯基,是因為相信他能贏,但現在情況正在變。如果美國和歐盟認為烏克蘭贏不了,那“換人”就成了合理選項。
反觀俄羅斯,盡管面對嚴厲制裁,但卻在戰略上越發主動。軍工體系逐步恢復,無人機產能大幅提升,外交上得到印度“間接援助”,戰場上壓制力不斷增強。如果接下來烏克蘭政局繼續動蕩,俄羅斯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占據更多主動,普京確實等了很久,現在終于等來了“多線潰敗”的烏克蘭。由此來看,這場沖突,或許距離結束真的不會太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