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61屆百想藝術大賞上,Netflix美食真人秀《黑白廚師:料理階級大戰》戰勝一眾熱門電視劇拿下“電視大賞”,成為百想史上首部獲得大賞的真人秀。
這部現象級作品在播出期間全球掀起收視狂潮,帶動原本因經濟萎靡而陷入低迷的韓國餐飲業重新發展,令JTBC重啟《拜托了冰箱》,也引領了海內外電視行業美食類節目的創作方向。近日播出的騰訊視頻大型美食競技真人秀《一飯封神》,優酷即將上線的《炙熱游戲:百廚大戰》,以及愛奇藝片單中的《美味的勝利》,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白廚師》的影響。在今年的國際市場上,也出現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美食類節目,在不同的細分賽道、以不同的創意模式煥新受眾的觀看體驗。
美食競技的兩種路徑
在國際美食競技類節目的創新上,一種方向是把專業性做到極致。近期在美國美食頻道播出,衍生自2013年廚藝競技真人秀《激斗廚房》的《激斗廚房:利刃出鞘》便是代表之一。
節目每期由4位選手進行兩輪比賽。第一輪為特殊烹飪場景比賽,例如第一期的場景為飛機上,選手們必須使用飛機手推車中的酒飲和零食作為材料,烹飪出提供給頭等艙的美食,且只能使用塑料刀具、咖啡壺和烤箱;選手們可以使用初始資金購買一些比賽中的優勢。第二輪不再限定烹飪場景,選手們則需要競標道具來妨礙他人,例如在燒烤主題賽中,讓其他人只能使用燒烤簽作為“刀具”等。
為了贏得比賽,選手們不僅需要展示高超的廚技,還需要擁有出色的策略、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創意,以及冷靜的心態,挑戰并克服各種奇葩的烹飪條件。
另一種方向是賦予節目更多的趣味性。例如來自日本的《多謝款待BINGO》將賓果游戲的玩法用于美食競技當中。節目以“打造地方新名產”為目標,邀請當紅主廚與藝人組隊,根據賓果卡上隨機生成的美食關鍵詞并結合當地食材,在限定24小時內創作全新料理。賓果卡上的關鍵詞包括“大人的味道”“酥脆多汁”“入口即化”“傳統”等,嘉賓率先完成任意一整行即達成“BINGO”,由當地居民試吃并投票,選出高知的新名產,并于節目官網公開菜譜。
而將對戰雙方的實力控制在同一水平線上,即便是菜鳥也可以貢獻精彩紛呈的廚藝對決。泰國的《烹飪好伙伴》邀請兩位不太擅長做飯的偶像男明星,在節目中展開烹飪對決。每期兩位飛行嘉賓會在節目中烹制自己的一道拿手菜,兩位偶像在品嘗后要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現場嘗試還原這道美食,再由兩位飛行嘉賓選出最符合原版味道的勝者。5期過后,勝利次數更多的男偶像可以贏得25000泰銖的獎金。
節目借助男偶像的流量取得了不錯的影響力,首期播放量為170萬,五期節目播放量均在100萬以上,并帶動觀眾在家自己嘗試節目中的菜譜,發揮自己的創意,并將烹飪過程拍成短視頻發布在社交媒體上。
“美食+”的新元素融合
元素融合是娛樂節目常見的創新手段之一,今年的美食類節目也通過“美食+”的方式實現了突破。以往大部分以專業性為基調的美食節目,都會邀請職業廚師或美食評論家擔任點評的角色,而帶有公益性質的《非典型評論家》則邀請自閉癥患者擔任評委,呈現出差異化觀感。
每期節目中,四位自閉癥患者前往一家在當地備受贊譽的餐廳,品嘗主廚為他們的包括前菜、主菜和甜點在內的三道拿手菜肴,為每道菜打分,并當面給出直言不諱但絕對誠實的評價。除了評價美食,自閉癥患者也會就餐廳的裝潢風格、服務標準、餐具擺放等細節提出改善的建議。節目旨在幫助這些餐廳成為更加美味并且對特殊人群友好的場所,也喚起社會對特殊人群的更多關注。
在“海外留子食堂”在短視頻大行其道之際,韓國也推出了一檔海外美食留學主題的料理探索類綜藝《柳學生》。演員柳秀榮、演員尹京浩以及歌手基賢組成“美食留學生小分隊”,踏上一段邊走邊學、邊吃邊創的國際美食之旅。
節目設定了三項有趣而富有挑戰性的規則:一是在每個目的地必須至少品嘗一道當地菜肴;二是必須親自學習并掌握一道以上當地菜的正宗做法;三是在學習基礎上創造一道融合風味的新料理——否則就無法“畢業歸國”。節目不僅展現出嘉賓對各地美食的享受,學習技藝時的高度熱情和專注,也描繪出異國料理背后的文化底蘊。
來自新加坡的《飯罪現場》則將推理節目的常規模式移植到烹飪真人秀當中。每期節目開頭,一位神秘主廚完成一道拿手美食之后離開,只留下一片狼藉的罪案現場。主持人作為“飯罪調查科科長”,帶領三位嘉賓神探來到現場,他們需要通過搜查和推理,找出“受害者”(主食材)的真實身份和犯人的“作案手法”(烹飪手法)。此外,三位嘉賓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推理和猜測,制作出這道消失的美食,最終主廚登場進行品嘗和判定。
節目中現場取證、案情分析等環節,賦予了觀眾如同《大偵探》等推理類節目的觀感;而美食還原制作和品鑒環節則是美食節目的固有看點。兩種類型的融合帶來了可看性的疊加,有效滿足不同喜好的用戶需求。
上述通過“美食+”方式實現創新的美食類節目,實際上也都完成了參與者的角色重塑,將專業的美食評論家變為自閉癥患者,讓藝人以海外留學生身份出發,讓主持人和嘉賓化身偵探,觀眾跟隨他們的視角得以收獲不同的體驗。
美食經營的細分創新
美食經營類節目是美食節目的重要分支之一,國內湖南衛視《中餐廳·非洲創業季》正在熱播,本季《中餐廳》首次登陸非洲大陸,選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摩洛哥丹吉爾,以中華美食為媒,開啟中非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國際市場上今年也出現了一批經營類節目,或從經營者入手,或從經營場所、經營形式為切口,探索出生存之道。
《對決!彭奉彭奉》由兩座資深喜劇人彭賢淑與李奉元在泰國的一座小島上展開經營對決。兩位嘉賓都有著豐富的餐飲經驗,都曾因創業失敗而沉寂,但他們不屈不撓、帶著過往的挫敗經驗再次踏上餐飲征途。
在節目中,嘉賓每周進行一次事關生死存亡的營業對決。彭賢淑決定經營具有韓國傳統特色的豬肉湯飯,李奉元采用主打辣味海鮮辣湯面和糖醋肉的經營路線。節目不僅比拼餐飲技藝,也比拼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智慧與堅韌。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衍生節目《豆豆飯飯》,則是一檔由藝人經營公司食堂的美食真人秀。節目延續了原IP的陣容李光洙、都暻秀,兩人一起成立食品公司,承包不同公司的食堂。
限定人手、限定時間、限定條件造就了節目的看點。每家公司的食堂都有必須完成的規定任務,例如與內容制作公司“egg is coming”簽訂的合同中要求用完一定量的土豆。兩人在限定時間內承擔了采買食材、構思菜單、美食烹飪等工作,等待員工前來用餐,并給出自己的評價。同時在不同公司之間輪轉的過程,也給經營者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街邊生意》則從餐廳的形式入手,由一群熱愛韓食的藝人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卡迪斯,通過駕駛一臺“美食自行車”開設流動餐廳,向當地人推廣韓國料理。從固定地址的餐廳,到傳統的餐廳,再到沒有屋頂和墻壁的美食自行車,嘉賓經營的場所更加開放靈活,能夠深入不同的街頭、海灘與廣場,讓當地人民看到烹飪過程,讓韓食更好地走進人群、走進生活。
整體來看今年的國際美食類節目呈現出三個創新方向:美食競技類向著專業性和趣味性的兩端發展,“美食+”通過公益、留學、推理元素的融合實現看點的疊加,美食從經營者、經營場所、經營形式不同緯度進行創新,為觀眾帶來更加多元化、更具情感價值的娛樂體驗。
這些創新趨勢不僅體現出美食類節目在內容形態上的不斷突破,也折射出當下觀眾審美與情感需求的升級:人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廚藝展示,而更希望在“吃”的背后看到人的故事、社會的溫度、文化的交融乃至思維的碰撞。正因如此,無論是強調極致技能與策略對抗的競技賽道,還是引入多元元素塑造差異化觀感的“美食+”模式,亦或是從微觀經營視角映照宏觀社會變遷的商業探索,這些節目都在用更加靈活、更具共鳴的表達方式,讓美食成為連接世界、觸達情感、激發創意的媒介。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