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消息,當布魯塞爾的專機劃破云層飛向北京,一場沒有硝煙的外交博弈已然拉開帷幕。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的這次訪問,籠罩著前所未有的緊張氣氛。
就在啟程前夕,馮德萊恩竟向中國提出了三項強硬要求:切斷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解決所謂"產能過剩"、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這記外交重拳沒有換來中國的妥協,反而迎來中方冷靜而堅定的回應:"中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亦不受第三方干擾。"
短短一句話,劃下不可逾越的紅線。
歐盟(資料圖)
歐盟的算盤在關稅風暴中裂開縫隙。
就在馮德萊恩對華放話后不久,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刀已懸在歐盟頭頂——8月1日起將面臨30%懲罰性關稅的最后通牒。更戲劇性的是,馮德萊恩此前剛宣布推遲對美反制措施,試圖換取談判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葉斌一針見血:這種對華強硬姿態實則是向華盛頓遞出的"投名狀",幻想以犧牲中國利益換取美國高抬貴手。
歐盟內部的清醒聲音揭穿了這場危險游戲。法國國民議會歐洲事務委員會發布153頁報告直斥:"歐盟對華政策過度依賴美國,引發貿易對抗,最終損害歐洲自身。"
當柏林傳出消息稱德國正秘密準備"貿易核選項"反制美國時,歐盟的"戰略自主"口號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公平競爭"外衣下的規則霸權成為歐盟對華博弈的利器。
2025年6月,歐盟悍然實施國際采購工具(IPI),將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排除在500萬歐元以上公共采購之外。諷刺的是,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歐醫療貿易逆差達35億美元,西門子、飛利浦等歐洲巨頭長期占據中國市場優勢地位。
歐盟(資料圖)
保護主義工具箱被歐盟不斷翻新:
1.貿易領域:2024年歐盟發起25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21起針對中國
2.投資審查:歐盟《外國補貼條例》深入調查80%針對中企
3.綠色壁壘:碳關稅、電池法規、關鍵原材料法案層層設卡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姚鈴犀利指出:"這些舉措凸顯歐盟'新保護主義'苗頭——花樣更翻新、覆蓋更廣泛、歧視更隱蔽。"
中歐經貿的韌性在數據中閃光。2025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達2.82萬億元,日均超150億,相當于建交時全年貿易規模。細分領域更見深度交融:
1.中國對歐汽車零配件出口增長9.7%
2.自歐進口醫療保健品占同類產品總量超60%
3.1-5月中國對歐直接投資猛增62.8%
馮德萊恩(資料圖)
當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高談"去風險"時,奔馳CEO康林松、空客CEO傅里正穿梭于中國各大生產基地。
商務部即將舉辦的中歐企業家座談會報名火爆,這些市場主體的選擇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具說服力。
歐盟智庫"歐洲之窗"的警告振聾發聵:"當歐盟試圖同時對抗中美兩大經濟體,等于在經濟戰場開啟雙線作戰——這是戰略自殺。"
馮德萊恩倉促的24小時北京行,恰似歐盟地緣困境的縮影:既要在美國關稅大棒下求生,又企圖遏制中國產業升級,最終卻陷入自我消耗的漩渦。
中歐建交半個世紀的豐碩成果證明,合作共贏才是正途。
北京劃下的三條紅線,本質是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的試金石: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拒絕零和博弈。當專機離開北京,留給歐盟的思考時間已然不多——是繼續做"戰略棋盤上的棋子",還是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棋手",考驗著歐洲政治家的智慧與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