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個“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之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攜手央視財經《保惠美好》欄目,推出7.8保險主題對話系列活動,聚焦普惠保險和保險助力企業出海等行業熱門話題。
國內壽險行業“頭雁”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股票代碼:601628.SH,2628.HK)受邀參與“破界?融合——普惠保險的生態重構與價值裂變”主題對話錄制,圍繞“兩新人群”保障、“帶病群體”保險創新、服務觸達升級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核心議題,分享在普惠保險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深刻思考。
聚焦“兩新人群”:以場景化創新破解保障痛點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約有3億人進入城市,融入當地成為新市民,從事新業態。“兩新群體”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力量,同時也面臨著諸多職業風險和社會風險。
這一群體集中于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和網約配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普遍具有工作場景分散、收入波動性強和職業風險多元化等特點。該群體主要投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在面對重大疾病或職業相關健康問題時,個人負擔偏重,從業期間用于自身養老儲蓄也十分有限,普遍不具備投資領域經驗,總體養老保障偏低。
從共性上看,兩新人群普遍面臨的風險包括意外、醫療、養老等方面。同時,受可支配收入與職業特性影響,該人群又有著極具個性化的保障需求,在風險保障缺口、產品險種偏好、投保支出意愿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如何用保險為城市中這些“流動的奮斗者”托底?中國人壽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洪梅表示,“場景化設計”與“靈活承?!睂⒊蔀槲磥韮尚氯巳罕kU保障發展的新趨勢。
在產品設計上,根據職業風險特征,兩新人群的保險產品設計將轉向以職業場景為核心的風險管理。以家政服務人員為例,中國人壽目前已針對這一人群女性從業者占比高、未參保工傷保險、高頻往返雇主家等職業特征,在“家政系列”產品中創新納入女性特定部位惡性腫瘤保障——重度保障、工傷標準傷殘保障、公共交通及騎行意外身故責任,甚至針對寵物照料場景增設狂犬疫苗津貼。
在承保模式上,針對兩新群體流動性強的特點,公司提供更富有靈活性的承保方案,保障內容和保障時間根據行業差異、投保企業、被保險人群等因素進行靈活定制,推行與職業特征適配的交費周期、保障周期。
通過細致的兩新群體畫像和兩新群體風險圖譜研究,中國人壽現已針對兩新人群陸續推出多個系列、多款產品,提供針對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等風險的保險保障,覆蓋了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典型新業態從業人員、建筑工程從業人員、農村和城鎮外出務工人員、家政服務人員等多個兩新人員典型群體。
破解“帶病群體”難題:從“事后理賠”到“全程管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慢性病年輕化趨勢的加劇,我國帶病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如何滿足這部分群體的保險需求,成為未來健康險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近年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文件相繼發布,也為帶病體保險規范發展指明方向。
當前,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的“惠民?!睒I務,已將老年人群、慢病人群等“帶病群體”納入保障范圍。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各公司也在嘗試探索放寬核保條件,為“帶病群體”提供疾病、醫療等多種類型的保險保障選擇。
如何進一步完成從“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的業態升級?洪梅表示,破局的關鍵在于構建醫療機構、醫藥機構、保險機構等方面的協同風險管理生態,將保險從被動理賠補償升級為主動健康風險干預,形成良性合作生態閉環。
一方面,險企持續拓寬健康保險保障邊界,不斷嘗試將新藥品、新器械、新治療方式納入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障范疇。另一方面則是強化健康管理,從“事后理賠”向“事前干預”轉變。積極探索推進與醫院合作,在保險產品中嵌入健康管理服務,如用藥提醒、遠程問診等;推進慢病管理實現早篩、早診、早干預,延緩病情惡化,降低重疾發生率,提升客戶健康水平。以中國人壽與瑞金醫院合作的“糖安寶醫療保險”保障方案為例,該產品專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設計,醫院提供數據支持構建專屬風險評估模型,設計專屬糖尿病管理方案,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在健康管理技術進步、全民健康意識提升的大環境下,保險行業正在從“風險補償”的單一框架,向“保險保障+健康管理”的全流程服務模式發展。這種模式不僅拓展了帶病群體的保障邊界,更通過醫療資源與保險服務的融合,延緩病情惡化,彰顯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價值。
打通“最后一公里”:科技賦能提升運營服務質效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科技賦能已成為推動普惠保險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擴大服務半徑、提高運營質效、優化用戶體驗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以數字技術助力擴大服務半徑,中國人壽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銷售流程中的證件識別、活體檢測、身份比對、手寫體識別等,人臉識別每年2億次調用,智能語音和智能客服每年近8000萬次調用,作業時效性和標準化程度大大提高,公司普惠保險服務半徑拓展,以高水平的數智化破解普惠巨大業務量帶來的挑戰。
以數字技術助力提高運營質效,中國人壽結合視覺算法、文本算法和專家系統,近3年累計迭代80余次,最終累計建設21個模型,支持500種樣式的理賠資料識別,已實現理賠作業無人工自動化全流程貫通,重塑運營流程,并在27家?。ㄊ校┓止就茝V應用,2024年個人線上理賠使用率高達96.7%,智能化審核賠案超1700萬件,醫療案件覆蓋率近80%。
以數字技術助力優化用戶體驗,中國人壽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在福建探索創新“鄉村振興?!表椖?,通過搭建面向鄉村的普惠保險服務平臺,在線上集成鄉村居民所需的各類保險產品,開發線上保險小店,支持銷售人員根據客戶需求在線定制保障方案,實現了對全省1036個鄉鎮、街道和片區的全覆蓋,數字化服務覆蓋率超九成,有效提升了鄉村地區的保險服務用戶體驗。讓數字技術成為服務提質的“加速器”。
“科技驅動+政策支持+生態協同”構建普惠保險新生態
展望未來,洪梅認為普惠保險的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科技驅動創新是核心動力,大數據、人工智能將深度賦能風險識別、針對性的保障方案,滿足多元化需求;政策體系完善為支撐,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已出臺方案,建立考核評估機制與指標體系,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生態協同演化是方向,普惠保險將與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領域深度融合,從單一風險補償轉向“預防-保障-服務”全鏈條。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普惠保險生態將更加豐富,通過跨領域資源協同,更加高效為大眾提供全方位、貼心周到的保障。
普惠保險不是簡單的產品下沉,而是用專業能力守護每一個群體的安全感。作為大型國有金融保險企業,中國人壽將持續深化普惠保險實踐,提供 “可獲得、可負擔、可持續” 普惠保險產品,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讓普惠保險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可信賴的“風險防護網”,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