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濱海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創新開展“三包三聯”活動,以“部門單位包村聯社區、黨員干部包網格聯群眾、企業包村聯發展”為有力支點,持續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力量向基層聚集、服務向基層融合,讓村居社區在產業升級、環境煥新、治理提效中實現了華麗蛻變,一幅“產業興、鄉村美、治理優”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濰坊濱海大地徐徐鋪展。
筑牢基層治理基石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近日,在濰坊濱海區央子街道海韻文苑社區的網格服務微信群里,一條摸排行動不便老人信息的通知剛一發出,各網格長便迅速響應,短短十幾分鐘,詳細名單便匯總完畢。這樣高效的基層服務場景,如今在濱海區已成為日常。
高效運轉的背后,是黨建引領下的治理體系重塑。工作中,濰坊濱海區激活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新動能,依托“三包三聯”模式,推動包靠民營企業與村(社區)組建非建制性聯合黨支部,并選派黨建指導員下沉一線,為村居黨群服務體系建設、規范“三務”公開、嚴格發展黨員等工作提供全程指導,不斷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同時,各包聯部門單位和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凝聚包聯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通過“三包三聯”,濰坊濱海區以基層精細化的“小治理”,構建起了區域穩定發展的“大格局”。目前,42家部門單位與國企編織起覆蓋60個村居的包聯網,2580名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叩門入戶,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效能。自活動開展以來,1320余項急難愁盼問題得以化解。如今的濰坊濱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民生工程碩果累累,美麗鄉村萬象更新,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激活產業振興引擎 點燃鄉村發展動力
盛夏時節,走進濰坊濱海區大家洼街道景海果蔬種植合作社,成片的黃金維納斯、王林蘋果樹蔚為壯觀。這里產出的蘋果皮薄肉脆、果味濃郁,深受市場青睞。
景海果蔬種植合作社,正是濰坊強源化工與周疃四村在“三包三聯”活動中結對共建的成果,不僅開辟了“村企同興”新路徑,每年為當地創造近30個固定崗位和200余個臨時崗位,有效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高效生態農業項目,它如今已成長為濰坊濱海區現代農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近年來,濰坊濱海區積極探索“村企共建、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引導企業與村居精準結對。目前,已累計確定村企共建項目187個,村均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24萬元。
產業振興,貴在因地制宜。濰坊濱海區在“三包三聯”推進中,始終堅持“一村一策”原則,依托村級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樓宇、鄉村旅游、高效生態農業等產業項目,各村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發展路徑愈加清晰。
眼下,龍威集團、新和成、潤豐股份等企業紛紛響應,投資629萬元的36個美麗鄉村提升項目全面啟動;郭李央村,充分挖掘將軍故居、農耕漁鹽文化底蘊及周邊果蔬資源,通過村、企、部門三方共建,成功創建山東省景區化村莊,村集體經濟增收10余萬元……通過“三包三聯”,濱海區“漁鹽文化”“高效生態農業”“紅色文化”三個特色鄉村振興片區的聚合效應日益凸顯。
“‘三包三聯’激活了部門聯動、企業參與、村居發展的‘一池春水’。在濱海區,企業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攜手共進的‘合伙人’。”濰坊濱海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薛飛的感言,道出了活動帶來的深刻變革。
厚植民生幸福底色 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近日,濰坊濱海區大家洼街道周疃片區的4個村收到了袁蔭龍、袁景海兩位企業家捐贈的120萬元捐款,用于和美鄉村、助老食堂等民生工程。自“三包三聯”活動開展以來,兩位企業家累計捐款已超300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溫暖而持久的力量。
“三包三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在于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此,濰坊濱海區以包聯機制為紐帶,有效統籌各方資源向民生領域匯聚。目前,濰坊濱海區683名中層干部結對714名困難群眾,“每月一走訪、幫包全覆蓋”。同時,通過四輪大走訪傾聽建議3150余條,辦成實事1380多件,發放慰問金、慰問品120余萬元,實現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三包三聯”活動在濰坊濱海區的生動實踐,構建起了多方聯動、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格局。從基層治理到產業發展,再到民生保障,“三包三聯”正持續發力,走出了一條具有濱海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來源:濰坊濱海區黨群工作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