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16名本碩學生組成的“食話食說”居民膳食大健康中國行科技服務團在指導老師:周文化、王玉璇、周明璽、陳思宇的帶領下奔赴永州市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盤家村開展田野調查、營養普查、關愛留守兒童和老人、“行走在鄉間”思政課堂和鷹嘴桃產業開發等系列特色活動。活動以文旅創新為底色、食品專業為特色,在田間地頭,師生攜手,書寫青春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
抓牢“家國情懷”底色,助力“大食物觀”走進尋常百姓家
當日上午,該團隊扎根桃園壟間,開展深度產業調研與膳食行為普查。團隊細致考察了鷹嘴桃品種特性、種植規模與綠色管護技術,同步走訪農戶,梳理盤家村獨特的桃文化脈絡與地方飲食傳統。在盤家村,服務團啟動了村民營養健康專項科普,在開展膳食行為習慣調查后,運用專業的分析模型為不同年齡人群帶去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科普宣傳。
本次普查與科普工作嚴格遵循《中國居民體重管理指導原則》以及《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的相關要求開展,精準聚焦前沿理念,充分發揮指導價值?;顒悠陂g,隊員們將團隊精心編印的“健康生活營養指南手冊”送往當地居民家中,助力“大食物觀”在尋常百姓的生活中落地生根,推動居民營養健康水平邁向新高度。
(服務團走訪盤家村)
(服務團開展營養普查活動)
聚焦“文旅融合”成色,以學科交叉賦能當地特色產業發展
當日下午,盤家村村支書在“行走在鄉間的思政課”課堂上以盤家村發展變遷為鮮活教材,講述基層黨員干部帶領鄉親奮斗的故事,也坦誠表述了鷹嘴桃產業面臨的銷售瓶頸和村落的文旅品牌建設痛點,服務團成員迅速響應,精準提出了電商渠道拓展、依托藥膳文化研制高附加值營養健康產品等多維路徑,針對文旅融合破局方面,成員高效輸出創意,原創設計了凸顯盤家村桃鄉特色的IP形象與專屬標識,繪制了融合桃園風光的村落文旅手繪地圖,并完成了富含當地產業元素的原創宣傳短片,為鷹嘴桃產業插上“桃鄉文化”翅膀的同時助力盤家村籍青年回鄉創業,進一步打開文旅市場新空間,深受好評。
(村、校座談會)
(服務團為盤家村設計的原創IP)
做足“振興鄉村”特色,以真題實作助推“雙創”平臺深度合作
為將鄉村振興工作推向長效化,該學院“大學生黨員公益服務實踐基地”在盤家村正式授牌成立,基地將深度融入“營養健康”產業鏈架構,一方面共建“桃鄉營養健康創新科技服務站”,持續輸送青年黨員先鋒力量,為村民提供常態化營養監測、健康科普與膳食指導服務;另一方面,聯合設立“特色桃產品營養與文創工坊”,聚焦鷹嘴桃及其他特色食品高值化利用,依托學院科研力量,開發符合現代健康理念的功能性食品及文旅衍生品。同時,建立“校地人才共育創業驛站”,定期組織學生“駐點實踐”,真題實做參與桃產業鏈升級,并吸引優秀畢業生返鄉創業。
(村、校合作授牌儀式)
近年來,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持續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內涵,緊密圍繞學科專業特色,將“思政引領”廣度和“健康中國”理念融入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通過打造“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活動體系,為科技賦能鄉村、健康引領振興提供可推廣、可落地、可復制的鮮活樣本,引導青年學子走進鄉土中國深處,用實際行動詮釋“行大食物觀鑄新時代魂”的誓言,以青春之我書寫民族復興的壯麗畫卷。(圖片由周明璽、王玉璇、陳思宇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