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青年志愿者相繼前往渝中區困境兒童家庭、石柱縣華溪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他們聚焦決社會痛點,以專業為紐帶,在收納整理與科學啟蒙中,構建起跨越城鄉的溫情網絡。
渝中實踐 收納術重構困境兒童心靈秩序
在渝中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志愿者們在重慶市大田小家家政服務公司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掌握“空間整理—心理秩序”的聯動邏輯,學習用有序物理環境提升兒童自我掌控感。新穎專業的培訓課程,不僅讓志愿者們收獲一項新技能,也為后續開展家訪和關愛幫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接下來的四天里,志愿者們兵分四路,前往渝中區20余戶困境兒童家庭,開展走訪調研和日常幫扶行動,并手把手教授玩具分類、衣物收納等技巧。當13歲女孩將雜亂書桌變得井井有條,興奮展示繪畫夢想的瞬間,當父母患癌的男孩依依不舍與志愿者們擁抱的溫情時刻,便是團隊此行的價值具象化。
志愿者指導小朋友整理衣物。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困境兒童眼中對生活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期待,烈日驕陽下社區工作者們的認真與執著,政府精準幫扶的系列政策……這些走街串巷遇見的一切,都讓青年學子們深受觸動,更加深刻意識到社會公益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據悉,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已與渝中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雙方將圍繞困境兒童幫扶、青少年成長教育等領域,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為青年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實踐、服務、歷練平臺,引領更多青年大學生在服務社會中成長成才。
華溪行動 暖心科普服務“一老一小”
在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青年學子們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情,為村里“一老一小”送去暖心科普服務。
養老服務中心里,00后學子李明娟握著老人手掌,對比化纖與棉麻的吸濕特性。老人仔細摩挲著志愿者帶來的衣料,恍然大悟:“原來涼快是有科學門道的!”
實踐團不僅關注老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更結合華溪村特色黃精產業,深入淺出地普及科學施肥等助力產業提質增效的技術知識,贏得老人們的頻頻贊許。
志愿者與老人深入交流。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不遠處的青少年之家,一場“觸覺科學課”為孩子們開啟沉浸式科學探索之旅。氣球靜電實驗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呼和歡笑;體驗環節,淀粉遇碘伏的“隱形墨水”讓孩子們感受化學奇妙奇反應,利用黏土和牙簽構建的“水分子”模型,帶領他們探索微觀世界的結構之美。
“當學生用專業知識讓老人恍然大悟、讓兒童眼睛發亮,便是課堂育人的最高延伸。”該學院帶隊教師指出。(晏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