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常住居民2445人,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4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6.69%。多民族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和諧氛圍,社區曾兩次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多年來,社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融入各項工作,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居民心中。
龍坤瀾 攝
在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四道巷的玫瑰莊園餐廳,一份融合了漢族、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6個民族特色的菜單,記錄著老板娘哈力旦·依拉洪一家的故事,也折射出這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溫暖底色。
多民族家庭的“團圓飯”
在哈力旦家門口的門牌上,印著六顆石榴圖案,這就代表著這個家庭是由六個民族組成的。哈力旦的大家庭有42口人:丈夫艾則孜·哈比布拉是烏孜別克族,大姐夫熱布哈提是塔塔爾族,妹夫阿扎瑪提·哈再孜是哈薩克族,還有個漢族弟弟杜榮路。2020年,大女兒出嫁后,女婿家又融入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
龍坤瀾 攝
“我們家吃飯,桌上必須擺滿各民族的拿手菜。”哈力旦笑著說。這位精通4種語言的老板娘,將餐廳變成了“民族團結廚房”,烤包子、抓飯、納仁等美食吸引著八方食客,更成了社區鄰里交流的紐帶。
龍坤瀾 攝
龍坤瀾 攝
“百萬不換的好鄰居”
在哈爾墩社區,像哈力旦家這樣的多民族家庭并不罕見。社區黨支部書記巴哈爾古力介紹,這里30.7%的家庭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居民劉曉蓉和瑪力亞·卡得爾的故事尤為動人——這對不同民族的鄰居互稱“百萬不換的好鄰居”。劉曉蓉在采訪中告訴記者:“當年我家要買房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瑪力亞幫我出出主意,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
文化互嵌:從“百家宴”到文藝隊
社區通過“鄰里節·百家宴”活動,讓居民共享美食、切磋廚藝;一支由14個民族組成的文藝隊,用歌舞傳遞情誼。特色文化大院里,紅色歷史、民俗器物和樂器展覽無聲訴說著交融的日常。“在這里,民族團結不是口號,是生活。”巴哈爾古力說。
龍坤瀾 攝
截至目前,這個由14個民族構成的互嵌式社區,已兩次獲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正如玫瑰莊園的菜單,哈爾墩社區用點滴細節熬煮出一鍋跨越民族、歷久彌香的“團結飯”。
(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龍坤瀾)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