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那個曾在倫敦奧運賽場上撕衣怒吼的血性少年,后來在“張繼科杯”開幕式上,捧著吉他唱著《夜空中最亮的星》。
兩年前“賭債風波”讓他從頂流代言寵兒變成爭議焦點,品牌解約潮、輿論聲討聲猶在耳畔。
看清如今張繼科的真實處境,才明白那時一言不發的景甜有多“精明”。
張繼科杯
在“張繼科杯”開幕式上,許久未露面的張繼科以賽事發起人的身份重回公眾視野。
他用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表白了自己對乒乓球賽場的熱愛。
賽場沸騰之下,是無數球迷對他回歸乒壇的喝彩。
作為乒乓球大滿貫得主,張繼科一直致力于乒乓球運動全民推廣。
希望通過舉辦賽事,讓更多人感受國球魅力的他,將“乒乓球教學”和“乒乓球賽事”結合,掀起了全民乒乓球運動熱潮。
參賽者購買199元線上課程進行學習,這次課程學習也會成為參與“張繼科杯”的入場券。
為普通運動愛好者提供了踏上專業賽場的機會。
報名階段48小時1200個名額被搶空,賽事全網直播觀看人數突破5000萬,短視頻平臺話題播放量高達4285萬,讓這個體育賽事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存在。
而參賽選手中,不僅出現了國家一級運動員,還有東京殘奧會的冠軍和巴黎殘奧會的混雙亞軍,這樣的陣容讓觀眾咋舌。
然而,體壇老將也有輸給后起之秀的時刻。
經過層層篩選與激烈角逐,最終成人組女子冠軍是19歲的“天才少女”張靜蕾。
她曾擊敗過日本乒壇新星張本美和,可中國乒壇人才濟濟,沒有參加過奧運會的她,幾乎沒有被觀眾認識的可能。
成年組男子冠軍是21歲的江蘇選手陳亞軒。
他經過多年乒乓球專業訓練,卻一直沒有躋身國家隊的機會,此次比賽他使出了稀缺的右手直拍技術和張繼科擅長的“霸王擰”絕技,驚艷奪冠。
中學組是國乒選手黃友政弟弟黃友皓拿下冠軍。
中學女子組奪冠的夏小茜,是張繼科的親傳弟子。
聚焦乒乓球男女單打的“張繼科杯”成功閉幕后,張繼科表示,將在后續推出“繼往開來百團大戰”的團體賽以及屬于乒乓球特長生的“獒戰”。
只是后續賽事能否持續吸引到贊助商,維持高規格辦賽水平仍是未知數。
熱鬧背后,爭議也悄然滋生。
此次賽事因“報名需購課”的規則引發爭議,部分網友認為張繼科這是拿著公共體育資源轉化為個人IP流量。
另外,成人組有3萬元的獎金,也吸引了不少職業選手前往賽場“降維打擊”普通愛好者,業余選手能獲獎的難度陡增,這已經偏離了全民參與的初衷。
其實像是張繼科杯這樣的民間體育賽事,并非首個。
2020年作為羽毛球雙圈全滿貫得主的林丹,也搭建了一個面向全年齡段羽毛球愛好者的“林丹杯”賽事。
不同于常規賽事只獎勵前三名,“林丹杯”男子單打組獎金覆蓋32名選手,混團組獎勵前8名選手。
到2025年,林丹杯還創立了積分排名體系,為未來展開年終總決賽做鋪墊。
再看如今首屆張繼科杯,相比于林丹杯的賽制,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張繼科杯后續開啟“一城一賽”,與高校合作設立“張繼科杯獎學金”,或將更符合全民乒乓的賽事主題。
只是,賽制的爭議還在持續,公眾的討論又悄悄偏向了另一個方向。
從前爭議
從2011年世乒賽首次奪冠,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登頂,張繼科僅用445天就完成了大滿貫。
他在乒壇上的成就不容小覷,但賽場外的感情線,卻藏著另一番曲折。
7年前,張繼科與景甜在海邊牽手,官宣戀情。
一個是體壇名將,一個是知名演員,這段愛情一經曝光就備受關注。
俊男靚女的組合也讓兩人的感情,被外界十分看好。
戀愛期間,張繼科在《王者出擊》的拍攝過程中,在雪地里寫下對景甜的告白,還特意囑咐節目組一定要播出。
這樣的浪漫也換來了景甜帶他見家長,參與家庭聚會的回應。
作為公眾人物,還被媒體拍到張繼科去探班景甜拍戲,景甜和張繼科一起甜蜜度假。
然而,僅僅一年多時間,景甜突然發文“感恩曾經相遇”,宣告與張繼科分手。
張繼科沒有回應,這段感情就此沉寂。
直到2023年,一位叫李微敖的博主突然重提舊事,將這段過往再次拖入輿論漩渦。
這位博主凌晨發文稱,兩人分手是因為張繼科欠賭債,將景甜私照發給了債主。
此消息一經爆料,網絡輿論四起,張繼科的品牌代言紛紛終止合作。
一直以來從未說過張繼科在感情里有任何問題的景甜,也再次進入了輿論的中心。
對于前任的負面輿論,景甜更關注于自己的人生航向。
接受采訪時,她宣傳了自己剛播出不久,收獲不少好評的新劇,稱《司藤》是她走出低谷的轉折點。
而這部劇確實是景甜為數不多的出圈代表作。
另一邊在“賭博傳聞”迅速發酵之后,張繼科公眾形象崩塌,商業活動停擺。
退役后原本想向綜藝、商業代言等方面發展的他,不得不主動收縮個人曝光。
可即使身處低谷,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
2025年,當他攜手“張繼科杯”重回公眾視野的時候,他也終于踏出了走出陰霾的第一步。
張繼科的人生軌跡,像極了他擅長的“霸王擰”,既有勢如破竹的凌厲,也藏著失控的風險。
從445天速成大滿貫的巔峰,到被輿論裹挾的低谷,再到如今以賽事發起人身份重返賽場,他的每一步都在撕扯著公眾對完美偶像的固有想象。
而“張繼科杯”的誕生,恰是這種撕扯的具象化:
它既帶著商業賽事的煙火氣,也承載著一個運動員對乒乓球最本真的執念;
既被質疑是“流量變現”的工具,也真實點燃了普通人走向賽場的熱情。
結語
當“張繼科杯”的球落地聲漸遠,留在公眾視野里的,從來不止一個賽事的成敗,而是一個更復雜的命題:
我們該如何看待一個“有瑕疵的傳奇”?
或許,民間體育賽事的真正價值,本就不在于塑造無瑕的神話,而在于搭建一座橋梁。讓專業與業余對話,讓爭議與熱愛共存。
張繼科杯的蹣跚起步提醒著我們,體育的生命力,既藏在奧運金牌的榮光里,也埋在社區球臺的汗水里;
公眾人物的救贖,從不在輿論的原諒中,而在日復一日對一件事的堅持里。
部分消息
張繼科辦起了乒乓球賽 大滿貫IP引爆全民國球熱潮|中國日報網
“張繼科杯”全民乒乓球爭霸賽 百科
張繼科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