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又火了,不過這次不是靠一拍定江山的“霸王擰,而是靠著自己親手操辦的“張繼科杯把自己拉回了聚光燈下,說實話,這種從巔峰跌到谷底再自我救贖的戲碼,擱誰身上都夠戲劇性,不過這場戲,還真不是只有主角一人能搶戲,景甜的那波“無聲勝有聲操作,現在看來,真不是一般的高明。
先說說張繼科的現狀,倫敦奧運賽場怒吼撕衣的狠勁還在,但人設早就塌塌實實地翻過一次車,2023年賭債風波一出,代言品牌連夜跑路,輿論場上罵聲一片,一時間,曾經的“國民偶像成了被全網對噴的對象,誰還記得他當年445天速成大滿貫的狠人氣質,反倒是網絡上一堆“擺爛的梗開始反復刷屏,張繼科自己也只能淡出視線,商業活動停擺,綜藝也沒了下文。
這次復出,張繼科把全部身家押在了“張繼科杯上,說白了,場外混不下去了,場內還得靠老本行“乒乓找補回來,他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得挺煽情,球迷是真捧場,報名48小時就搶空1200個名額,全網直播熱度破5000萬,短視頻播放量4000多萬,這數據放在民間賽事里絕對是頂流配置,比賽陣容也夠硬,國家一級選手、殘奧會冠軍都上場,成人組冠軍21歲陳亞軒,女單冠軍19歲的張靜蕾,連張繼科自己的弟子夏小茜都能登榜,氛圍拉滿沒得說。
但熱鬧歸熱鬧,爭議也是一堆,首先,報名要買199元課程的操作,被不少網友質疑“靠公信力割韭菜,說難聽點,把公共體育資源當成自己個人IP變現的流量工具,這事放在職業體育圈,爭議肯定少不了,獎金3萬塊吸引了不少專業選手“降維打擊,搞得真正的業余愛好者很難有露臉機會,原本說好的“全民參與,最后還是成了職業選手的秀場,這和林丹杯那種更照顧草根的賽制一比,確實還有改進空間。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張繼科是真的在搞體育普及,還是借賽事給自己翻紅洗白?其實兩者都有,畢竟退役之后無論是綜藝還是商業,張繼科都沒找到能長期立足的新賽道,乒乓球才是他的底牌,這人就是把一身本事和熱情全押在了球臺上,賽事搞得熱鬧,球迷愿意買單,流量帶來了關注,但爭議也跟著升級,尤其是“報名=購課這個操作,怎么粉飾都繞不開變現的嫌疑。
但不得不說,張繼科還真不是純擺爛,他敢于在風頭浪尖上再冒頭,說明人沒躲,也沒徹底躺平,反觀不少同級別的體壇名將,退役后選擇低調養老,張繼科還愿意折騰,哪怕是被外界質疑“自導自演,他也得硬著頭皮上,畢竟名氣和話題度還能換點現實資源,誰又能說他完全錯了呢。
再說景甜這一環,2018年還在海邊牽手,張繼科雪地表白,景甜帶見家長,甜蜜鏡頭一度刷爆熱搜,結果一年多后景甜突然發文分手,干干凈凈一句“感恩曾經相遇,不帶一點情緒波動,誰都沒想到這波操作在兩年后成了神級自救,張繼科賭債風波一爆,景甜全程不回應、不摻和,專注自己新劇宣傳,最后靠《司藤》硬生生殺出一條路,輿論場上一片點贊,反倒成了贏家。
這事說到底,張繼科和景甜都沒錯,各自過各自的生活,但體育圈和娛樂圈的交集,注定了他們在輿論場上很難有真正的“體面分手,張繼科的沉默在景甜“無聲面前,反倒成了最吃虧的那一方,景甜選擇“冷處理,沒有拉踩,也沒有站臺,事實證明,做到不被輿論反噬,才是真正的高明。
回到“張繼科杯,賽事成不成功是一碼事,能不能長期辦下去還得看贊助商和市場的臉色,畢竟一場比賽熱度再高,商業邏輯沒跑通,遲早還是得涼,張繼科能不能靠賽事徹底翻身,得看接下來的運營和公信力建設,這不是一場比賽就能解決的事,后續還要看他和團隊的操盤能力,能不能把爭議轉化為正向輿論,才是真本事。
說到底,張繼科的軌跡和他招牌的“霸王擰一樣,狠得下去也容易失控,巔峰到低谷不過幾年時間,如今又拼回賽場,身上既有傳奇的光環,也有瑕疵的標簽,公眾怎么評判,其實已經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真正能決定未來的,還是他愿不愿意繼續在球臺上、在賽事之外,扎扎實實做事,而不只是刷一波流量。
張繼科杯的嘗試,既是一場自救,也是一次試錯,只要他敢面對爭議,敢在質疑聲里繼續做下去,這事就還有看頭,輿論場上吵歸吵,球迷和觀眾的熱情才是賽事生命力的底氣,至于景甜,靠冷靜和自持贏得尊重,或許才是真正的“贏家劇本,比起互撕和拉踩,這樣的體面,算是給娛樂圈和體育圈都上了一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