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創作不易,感謝您的支持。
01 最近廣東的天氣簡直是“火爐+水缸”模式,熱得讓人受不了。可是,沒想到,這樣的天氣竟然帶來了另一場“隱形殺手”——登革熱疫情的快速上升!大家都在說,天氣沒變,但疫情為什么突然爆發?我跟你們說,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圖片來自網絡
02 你知道嗎?僅僅7月的第二十八周,廣東就報告了62例登革熱病例,比前一周猛增了47.6%!其中, 廣州成為“重災區”,單周就有23例本地感染 。你看看,廣州的街頭巷尾,蚊子滿天飛,尤其是晚上出門,蚊蟲叮咬得直冒包。這個數字雖說看起來不算太大,但背后隱藏的是全省的隱患——這些都是“潛伏的火種”。
圖片來自網絡
03 其實,廣東的登革熱可不新鮮,但今年這波疫情,明顯來得“兇猛”。從去年到今年,疫情逐步蔓延,尤其是在廣州、中山、佛山這些地方。天氣一熱,蚊子就開始瘋狂繁殖——你可以看到,很多小區的綠化帶、廢舊輪胎、花盆托盤、下水道堆滿了積水。 這些都是蚊子的“孳生地” ,簡直是“蚊子天堂”。有人說,究竟是誰把這些“藏身之地”留給蚊子?真是讓人生氣。
04 你看,最近一位小區物業的志愿者告訴我:“我們每天都在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昨天還有人在綠化帶里發現了好多蚊子幼蟲。”現場的畫面我都記得特別清楚:一堆廢舊瓶子堆在角落,里面滿是黑色的孳生水,一不小心就會招來蚊子“集會”。更有趣的是,一位鄰居笑著說:“我家花瓶里水都換了好多遍,還是被蚊子盯得不行。”這不,連老人都皺著眉頭:“這蚊子越來越多,晚上睡覺都得用蚊帳。”
05 你知道嗎?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這個時候,廣東的登革熱病例還在“平穩”狀態,今年突然爆發,真讓人措手不及。 官方也開始緊急行動,派出防疫人員到社區巡查、噴灑殺蟲劑,發放滅蚊片。 可是,這些努力能不能“堵住漏洞”?我覺得還是得靠我們自己。
06 其實,除了“清理積水”,大家還得做好個人防護。比如,出門穿長袖長褲,家里裝紗窗紗門,晚上睡覺用蚊帳,出門帶驅蚊液。這些都是“基本操作”,但很多人還是覺得麻煩。有人問:“我家門口沒積水,蚊子還會咬我嗎?”當然會!蚊子不光在地面,還會飛到屋頂、墻角,甚至你在外面走路的時候都可能被叮。
07 更讓人擔心的是, 疫情的“擴散速度”讓人擔憂 。有網友在朋友圈說:“廣州的蚊子簡直成災,晚上出門就像走進了‘蚊子森林’。”有人還說:“我鄰居家孩子都開始發燒了,醫生說可能是登革熱。”其實,這些都是“預警信號”。你要知道,登革熱的潛伏期只有3-10天,癥狀一出現,可能就很嚴重。
圖片來自網絡
08 你們知道嗎?廣東除了登革熱,還出現了一些“伴生”問題,比如基孔肯雅熱,也在部分地區有報告。 截至7月20日,佛山就確診了2158例基孔肯雅熱 ,這個數字讓我震驚。癥狀也很“兇猛”:高熱、關節腫脹、皮疹,嚴重的還會持續性關節疼痛,簡直像“折磨人”的折磨。
09 看到這些,我真的覺得: 疫情的快速上升,不僅僅是天氣的問題,更反映出我們環境管理的疏漏 。一些小區的排水系統不暢,垃圾堆放不規范,導致蚊蟲滋生。再加上部分居民“麻木”了,覺得“又不嚴重”,就懶得管。其實,這就像“火苗在你家門口”一樣,一不小心就會“燒到自己”。
10 有人會問:“我們能做點啥?”我告訴你: 堅持“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是第一要務 。不要以為“我家沒水,沒事”,其實蚊子會飛到鄰居家、公共區域,隨時“找你麻煩”。別忘了,家里用的驅蚊液、蚊帳也要記得用,尤其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
圖片來自網絡
11 當然,官方也在提醒:一旦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要及時去醫院。別自己“扛著”,以免耽誤治療。尤其是在疫情高發期,更要主動告訴醫生“我最近去過哪里?是不是在蚊蟲密集的地方?”這樣才能“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圖片來自網絡
12 你覺得呢?是不是覺得這次疫情“來得突然”、壓力也很大?其實,疫情的背后,反映的還是我們的環境衛生和公共衛生意識。我們每個人都該“動起來”,不要再抱著“蚊子離我很遠”的幻想。
13 最后,我想說:這次廣東的登革熱疫情,敲響了警鐘。 不管是政府、社區還是我們自己,都要“行動起來” 。打好這場“防蚊滅蚊戰”,少點蚊子,少點疾病,讓夏天變得更安全、更健康。
大家怎么看?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