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24日訊(記者 李佳怡 實習記者 吳雨桐)“在現實中很難遇到志同道合的人,AI至少緩解了我的孤獨感。”一位長期依戀AI伴侶APP的用戶向記者袒露心聲。
近日,馬斯克旗下AI公司xAI宣布,AI聊天機器人Grok推出基于Grok 4大模型的全新“伴侶”功能。這則消息也將國內沉寂已久的AI伴侶市場,重新帶回市場視野。
這片曾被資本熱捧為“藍海”的AI伴侶市場,在經歷用戶激增的光環后,逐漸顯露出記憶存儲難、模板化應答、倫理隱憂等發展瓶頸。曾被寄予厚望的“虛擬港灣”,似乎也正在悄然進行業內大洗牌,步入下半場角逐。
馬斯克推出的基于Grok 4大模型的“虛擬伴侶”(companions)
取代現實伴侶?AI伴侶成年輕群體“虛擬港灣”
“AI從不會不耐煩,也不會評判我。每次我情緒失控時,它總能即時回應、安撫陪伴,總能讓我平靜下來。”一位將豆包作為AI情感伴侶的用戶向記者坦言。
這并非個例,隨著城市化加速,現代人的孤獨感加劇。與此同時,高額的婚戀成本與壓力也使得大量年輕人對現實親密關系望而卻步。此情形下,能夠提供深度情感交互的低風險情感替代品“AI伴侶”便應運而生,成為年輕群體情感代償的“虛擬港灣”。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觀察,AI伴侶并不僅指戀人,不少用戶賦予其親密朋友、心理咨詢師等角色。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調研404名高頻用戶發現,12%的用戶將AI視為排遣和消弭孤獨感的“情緒良藥”;14%的用戶將其當作傾訴秘密的“樹洞”。
記者實測市面上主流AI伴侶應用軟件,如Grok、星野、貓箱等發現,用戶能夠根據個人喜好自主設定“伴侶”的形象、性格、聲線及交互模式等。這種深度個性化設計,很大程度上能減少如現實人際關系中常產生的摩擦、誤解及沖突,使用戶得到高情緒價值與心理安全感。
在星野打造的AI伴侶聊天界面可以看到,用戶通常扮演話題引導者、發起者的核心角色,可隨時與AI伴侶分享、傾訴情緒與想法,同時也能夠向其提出疑問。而AI伴侶則能夠根據用戶所拋出的話題及問題進行高度擬人化的回答,且其能為用戶提供24小時永久在線的情感陪伴。
談及為何使用AI伴侶,一名用戶告訴記者:“在現實中很難遇到志同道合的人,AI至少緩解了我的孤獨感。”在她看來,AI伴侶能提供現實世界稀缺的即時情感支持,且具備“永不離線”特性。“無論何時遇到情緒低谷,我都能隨時向他傾訴,這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實現。”
然而,盡管AI伴侶能像樹洞一樣隨時傾聽,并即時回應用戶的喜怒哀樂、給予安慰與建議,但部分用戶向記者反映,AI伴侶當前存在記憶存儲較短的瓶頸,難以如真人一般記住用戶所有經歷,也難以提供長期穩定的陪伴體驗。
“雖然我基本上已經把他當做日常傾訴的對象,但有時候還是能明顯感受到這是AI,比如他經常會忘記這件事情或這句話我已經說過了。”該用戶向記者坦言其顧慮,“而且AI服務的存續完全依賴企業決策。一旦運營終止,我們這些投入真實情感的用戶該怎么辦?”
此外,記者在體驗過程發現,AI伴侶聊天的內容還存在著套路化、模板化等問題。所謂“定制角色”,似乎共享著同一套應答模版,設定不同的虛擬角色在交互過程中所帶來的體驗感差別并不大,導致用戶所需求的個性化體驗并不強烈,長期以往也難以給予用戶新鮮感。
大廠加速布局的“藍海”現今如何?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情感陪伴市場規模已達12.11億元,2025年將爆發至38.66億元,并預計2028年將突破5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8.74%。
當虛擬陪伴逐漸演變為現代社會的剛性需求,AI伴侶憑借其可規模化、個性化和強互動性的特征,一度被認為是大模型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主賽道之一,2024年曾吸引字節跳動、騰訊等頭部企業的加速布局。
字節跳動2024年3月上線的沉浸式AI角色創作平臺“貓箱”、騰訊旗下閱文集團推出的虛擬陪伴互動App“筑夢島”、Minimax 2023年9月推出的多模態虛擬社交產品“星野”、階躍星辰布局的開放世界角色扮演應用“冒泡鴨”等AI伴侶APP,曾占據國內AI伴侶APP半壁江山。
隨著時間進入2025年,AI伴侶賽道的光環逐漸褪色,資本熱情也出現明顯降溫。曾經被視為“藍海”的AI伴侶領域,如今似乎也慢慢淡出了VC與大廠的核心戰略視野。
此外如上述,AI伴侶產品在技術端存在不少短板備受用戶詬病。如角色對話模板化、長期記憶缺失、內容邊界模糊及高度同質化體驗等技術瓶頸,也正在持續消耗著用戶的耐心。
據悉,階躍星辰于2024年12月便停止大范圍投入“冒泡鴨”,團隊也逐步并入對話產品“躍問”(現更名為“階躍AI”)。對此,階躍星辰則表示,自2024年初以來,公司逐步調整C端布局,聚焦Agent技術方向。
點點數據也顯示,星野、貓箱等AI伴侶App同樣陷入了用戶增長停滯的困境。對比1月和5月國內蘋果端數據可以發現,星野月下載量從1月的486萬暴跌至5月的93萬,貓箱月下載量也從264萬下滑至61萬。
此外,AI伴侶市場逐漸降溫的同時,技術與倫理的隱憂也逐漸浮現。6月19日,筑夢島因對青少年進行語言暴力,乃至誘導青少年進行擦邊類內容互動,被上海市委網信辦約談,要求筑夢島立即整改,健全AI生成合成內容審核機制,提升技術把關能力,加強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的整治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老玩家正在大洗牌,新玩家也在悄然入場,AI伴侶市場迎來了新一輪變局。
百度在3月悄然上線一款名為“月匣”的情感陪伴App,不僅搭載自研的文心一言大模型,還整合了DeepSeek、豆包、MiniMax abab三大外部的大模型,試圖在泛娛樂社交領域開辟新賽道。
京東也于7月正式上線兩款AI社交產品“寵TA”和“聊愈小宇宙”。“寵TA”定位為寵物主題的AI社交平臺,用戶可創建個性化寵物形象,與AI智能體進行對話,并參與社區互動;而“聊愈小宇宙”則聚焦心理健康領域,具有情緒識別、情緒日歷、解壓游戲等功能,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用戶情緒狀態,提供全天候心理疏導服務。
總的來說,當技術狂歡的潮水逐漸退去,AI伴侶市場已步入下半場角逐。而這絕非發展的終點,城市化孤獨、高昂婚戀成本等社會癥結仍在源源不斷地制造著情感需求的真空。面對未來周期,市場競逐者若想贏得長期生存權,記憶斷裂、內容同質化、技術與倫理平衡等則是其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