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雷科技發布了一篇關于消費者利用AI作圖退貨坑騙商家的文章,引發廣泛共鳴。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太壞了”、“商家很可憐”、“AI以假亂真”。
圖源:雷科技公眾號評論區
看來大家都對AI作圖這事是頗有微詞,但其實,除了消費者利用AI作圖坑商家外,商家坑消費者的案例也不少,而且性質更惡劣,甚至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舉個例子,大家最近在點外賣時,有沒有刷到過這種店鋪:
這種封面圖風格差不多,色調接近,大部分是暖黃,大招牌,外賣小哥取餐,還有人排隊堂食的外賣,一副生意很好的樣子。
圖源:美團外賣
仿佛一夜之間,那些“爆炒家常菜”紛紛改頭換面,別疑惑,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老朋友——AI作圖。
目前,AI技術入侵外賣店,大量商家生成虛假門店圖,“三無”小作坊變成人滿為患網紅店,問題在于,用戶該如何辨別?
AI門面、三無后廚,點外賣堪比“掃雷”
先來看看這是不是普遍現象。
在美團外賣上隨便找一家類似封面的外賣,大招牌,暖色燈、座無虛席,疑似AI。店名為冒禾記·鮮毛肚·烤鴨成都火鍋冒菜,美團還打上了“堂食店”的標簽,注意這個標簽,等會要考。
圖源:美團外賣
點進去一看,食品圖片也是AI生成的,看小圖還行,大圖看了呈現一種不自然的塑料感。
圖源:美團外賣
或許有人會問,商家不擅長拍照,用AI輔助作圖也未嘗不可,只要食品沒問題就行。話雖如此,但這些使用AI制作封面的店鋪,幾乎都是“三無”餐飲小作坊。
以“冒禾記”為例,它在美團上是網紅店。然而,根據商家詳情中的地址實地探訪,其真實門店面目如下,大家自行評判:
圖源:大眾點評
也就是說,即便是平臺打上“堂食店”標簽的外賣店,也不一定準確,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再比如“碗農·火爆橋頭三嫩”,其封面門店儼然是排長隊的網紅店。
雖然未找到該店真實照片,但點開商家詳情頁,地址赫然寫著“某某自建房”——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你以為點的是堂食爆滿的網紅店,實際送來的卻是樓下巷子口的“三無”預制菜快餐。
圖源:美團外賣
小紅書上也有用戶揭露此事,指出這類AI合成的假門店圖,多出自沒有堂食、藏身角落的外賣作坊。更諷刺的是,那些標榜“不是預制菜”的店面,幾乎全是預制菜。
圖源:小紅書
這些封面都是怎么做的?其實很簡單,只要隨便打開一個AI作圖網頁或者APP,比如以“即夢”為例,只需要輸入關鍵詞,不用1分鐘就能生成好幾張看著還行的門店圖。例如輸入:
奶茶店門頭,店名為「雷科技奶茶店」,城市街景風格,招牌清晰可見,暖色調裝修風格,透明落地玻璃窗,店內燈光明亮,有很多年輕顧客在排隊和點單,有外賣小哥取餐,店員在認真調飲,整體環境干凈整潔,氛圍熱鬧、有生活氣息,寫實風格,適合展示在外賣平臺的店鋪封面。
圖源:AI生成
即夢生成的AI門店圖,在小圖展示時足以真假難辨。這些封面再加上預制產品,“雷科技奶茶店”就可以出餐了。如今點外賣,已不是在挑選美食,更像在玩一場“掃雷”游戲。
誰在制造“幽靈外賣”?平臺審核為何失守?
在社交媒體搜索“外賣代開、一店多開”等關鍵詞,會出現大量提供代辦服務的中介。其簡介甚至公然宣稱:“散店無資料,無法定位的,都能提供一鏡到底視頻輔助審核,指哪下哪?!?/p>
圖源:小紅書
這類門店,一般稱為“幽靈外賣”。
正常情況下,外賣平臺開店需經嚴格審核:商家須持有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具備線下實體門店,并提供門頭照、店內環境照及租賃合同等證明。
然而,在中介的暗箱操作下,這些必要步驟被“巧妙”規避。中介主要利用平臺對連鎖品牌的審核漏洞,通過掛靠知名品牌,使黑作坊繞過區域經理實地核查,甚至免于衛生檢查。
據藍鯨新聞報道,這類中介直言:“掛靠后,平臺無權管你,只要不出重大事故或刷單,基本不會被封?!钡斢浾咧码姳粧炜科放乒俜綗峋€時,工作人員明確否認此類合作:“此操作違規,我們絕不允許無實體店的商家使用品牌資質?!?/p>
目前,淘寶、小紅書等平臺已涌現一批第三方商家,提供“AI生成頭像”、“門頭設計”、“菜品美化”等定制服務。只需提供店鋪名稱,無需實際照片,這類圖片一天內即可完成,流程多為“AI生成后稍作修改”。
雷科技就AI圖像可用性咨詢美團客服,得到的回應是“會反饋相關同事核查,如查實違規將處理并加強監督”等官話。但實際核查與監督方式,外界無從知曉。
圖源:雷科技與美團客服溝通截圖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平臺審核人員甚至指導商家如何規避審核。
福建電視臺4月暗訪發現,京東外賣福州片區負責人向商家透露,只要上傳的照片“看過去有堂食,有一兩張椅子”就行。
監管力度再升級,用戶如何避雷AI外賣?
面對亂象,監管部門已展開行動。
7月22日上午,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對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外賣平臺企業開展行政約談,要求平臺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限期完成整改。
鄭州市監局明確要求平臺企業在資質審查上限期完成入駐商戶資質全面復核,重點清理“無證”、“套證”等違規商戶,建立動態核驗機制。
平臺方也在加強打擊力度。餓了么發布的數據顯示,平臺正在進行的專項整治行動,已累計清退超過3.1萬家違規商戶,其中就包括“幽靈外賣”的店鋪。餓了么表示將借助AI技術打擊“幽靈外賣”,推廣“明廚亮灶”。
京東外賣則建立了嚴格的商家準入與審核標準,綜合運用視頻驗真、線下巡檢、全民監督等手段確保餐飲質量。官方數據顯示,其門店入駐審核通過率僅40%,對比行業70%-90%的入駐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但消費者面臨的困境依然嚴峻。外賣平臺原有的信任體系正被瓦解:評分可以刷,評論可以買,差評也能刪掉。消費者只能靠“有沒有堂食照片”、“是不是連鎖品牌”等更直接的信息選擇外賣,而現在,這些真實信息也因AI技術變得不可靠。
更嚴重的是,這些隱患可能會在未來誘發食品安全風險。
面對AI生成的虛假店鋪圖和“幽靈外賣”,消費者并非束手無策。如何辨別幽靈外賣,雷科技給大家支幾招:
一、查看多平臺信息對比。在多個生活服務平臺搜索同一商家信息,比較店鋪照片是否一致。有消費者發現,某外賣平臺上展示的寬敞堂食店鋪,在其他平臺顯示的卻是狹小昏暗的小作坊。
二、警惕過于完美的圖片。AI生成的菜品圖往往色澤過于鮮艷,光影效果不自然,食物擺放角度和細節處理呈現不真實感。部分圖片中的文字信息甚至會出現錯亂。
三、關注實體細節。查看門店照片時注意街道信息、周邊環境是否合理,室內設計是否符合實際。真實的門店照片通常會有自然的生活痕跡,而AI生成的圖片往往過于“干凈整潔”。
四、利用騎手監督渠道。可以在騎手送達的時候,問一問是否是小作坊,如果是則下次別點。
同時,消費者若發現商家利用AI生成虛假圖片等違規行為,可向平臺舉報。但從雷科技對平臺的溝通來看,效果未知,但只要舉報的人多了,肯定就能引起平臺的重視。
總結一句話:圖片太假直接劃走,地址可疑果斷跳過,發現貓膩隨手舉報。
說到底,點個外賣本就不該如此小心翼翼。看著AI畫的“網紅店”,吃著巷子里的“三無菜”,平臺審核光說不練,商家們用AI造假忽悠人,我們消費者連吃個飯都得如履薄冰。希望平臺和商家們能合規點,讓點外賣這件事回歸本心:在外打工本就不易,為了吃口好飯,還得學會當“排雷兵”。算法能生成圖片,但生成不了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