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擁有全球30%的能源轉型必需礦產儲量
在一個權力平衡正在重塑、新興力量不斷崛起、傳統大國走向衰落的世界內,非洲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年輕的人才潛力和具有戰略性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大陸集團。盡管經歷了數十年的殖民主義、戰爭和政治動蕩,非洲大陸仍未失去其發展勢頭和潛力。相反,它已經成為國際加速競爭的舞臺——從中國到美國、歐洲,各個大國都在競相鞏固其在非洲的影響力并與之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
這種競爭并非憑空產生。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全球秩序正在發生轉變,非洲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它不再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勢力范圍,而是一個正在積極塑造未來的集團。
本文將回顧非洲大陸最主要的資源,分析各大勢力在非洲爭奪影響力的版圖,并重點關注中國的經驗以及這個新興集團的未來。
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以數據說明非洲大陸的豐富資源
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饒的大陸之一。然而,它也是世界上開發程度最低、發展程度最低的大陸之一。這種對比反映了非洲大陸復雜的現實,也為更深入地了解其資源的性質以及國際社會爭奪其資源的原因奠定了基礎。
1- 關鍵礦產
非洲大陸擁有全球30%的能源轉型必需礦產儲量,例如鈷、鋰和鎳。僅剛果(金)就擁有全球70%以上的鈷儲量和已探明儲量的一半。
津巴布韋和馬里是鋰的主要產地,而南非、加蓬和加納則控制著60%的錳產量。非洲還擁有90%的鉑儲量,其中南非出產70%的鉑和80%的銥,而這兩者都是綠色氫能的關鍵元素。
2- 能源和天然氣
尼日利亞擁有370億桶石油和206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日產量為120萬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2024年裝機容量達到67吉瓦,其中風能9.2吉瓦,太陽能15.4吉瓦。然而,這些能源僅占到電力產量的3.3%。
3- 農業與水資源
非洲擁有全球65%的未利用的肥沃農業用地。僅剛果(金)就擁有非洲大陸52%的地表水、23%的可再生淡水,以及約85%的農業灌溉用水,從而使其在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上擁有制勝法寶。
4- 人力資源
2024年,非洲人口超過14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5億。到本世紀中葉,非洲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將達到16億,而15-24歲年齡段的人口約占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5- 數字經濟與信息基礎設施
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貢獻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5.2%,到2050年則將達到8.5%。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高速互聯網用戶數量增加了1.6億,下載速度從2.7Mbps提升至8.2Mbps。
尼日利亞占非洲大陸電信用戶的82%,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來自電信行業。
6- 畜牧業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估計,當地畜牧業對農業產出的貢獻因國家而異,根據當地農業經濟的性質,這項比例從30%到80%不等。
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牧業市場之一。僅尼日利亞就擁有超過1800萬頭牛和8000萬只家禽。畜牧業貢獻了農業產出的17%和國內生產總值的5%。
到2050年,預計當地對畜產品的需求將增加約5000萬噸牛奶和890萬噸紅肉,從而使非洲大陸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安全需求。
7- 基礎設施和貿易走廊
非洲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估計每年處在900億美元至1700億美元之間,并面臨著40%的道路未鋪設、60%缺電等挑戰。然而,這一缺口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其中一個突出的項目就是連接剛果、安哥拉和大西洋的洛比托走廊(100億美元),該項目將成為區域一體化的典范。
非洲還擁有豐富的勞動力
非洲國家聯盟
非洲國家聯盟成立于2002年,以接替原非洲統一組織,其主旨體現了非洲大陸對政治和經濟統一的渴望。它由55個國家組成,是全球成員國最多的集團之一。
其最引人注目的舉措之一,就是在2018年建立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共涵蓋54個國家(不包括厄立特里亞)。到2025年中期,已有47個國家批準了該協定。
該協定旨在建立單一市場并促進區域內貿易,但目前其區域內貿易仍然有限。然而,該協定的實施面臨著基礎設施薄弱和工業化水平參差不齊等挑戰。
該聯盟提供了一個磋商和協調的框架,但其執行力仍然有限。盡管如此,在應對糧食安全、數字化轉型和能源挑戰的推動下,其工具正在逐步擴展,從而為其在多極世界中加強作用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機會。
歐洲:影響力日漸下降的歷史伙伴
自殖民時代以來,歐洲就將其政治和經濟霸權強加于非洲大陸。在非洲獨立后,這種影響力仍通過長期協議和不平衡的伙伴關系而持續存在。幾十年來,“經濟殖民遺產”通過銀行、公司和貿易而一直保持活躍。
最近四五十年來,歐洲在非洲地區的累計投資余額(即長期累計投資總額)最大,超過了2000億美元,其中英國以600億美元居于首位,而法國和荷蘭則分別以540億美元并列次席。
增長緩慢
2024年,歐盟與非洲之間的貿易額約為3546億歐元(約合3800億至4000億美元),其中由非洲進口至歐洲的商品為1885億歐元,由歐洲出口至非洲的商品為1661億歐元(相當于1945.2億美元)。
盡管貿易額巨大,但過去二十年內的增長速度卻相對緩慢,歐非貿易額僅增長了12至14倍。相比之下,中國從接近零的水平起步,卻在同一時期內實現了超過25倍的增長,并且采用了一種在非洲經濟結構中更具靈活性和影響力的模式。
美國:遲來的存在
盡管美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但與中國和歐洲相比,美國在非洲的投資規模仍然不大。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以及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數據,到2023年,美國在非洲的累計投資總額約為44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安全、能源和服務等傳統領域。
而造成這種延遲的原因在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專注于對外戰爭,這使得非洲大陸失去了優先發展領域,并為中國在該地區的大規模擴張開辟了道路。后來,拜登政府宣布計劃在5年內向非洲投資500億美元,其中包括5.53億美元用于安哥拉的鐵路項目,但這些項目大多只停留在紙面上。
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美國將關注重點轉向其國內,其對非洲的投資勢頭再次減弱,對非洲伙伴關系的承諾也逐漸減弱。 在2024年,美非貿易額達到716億美元,其中美國對非洲出口321億美元,對非洲進口395億美元,從而罕見了出現了74億美元的對非貿易逆差。這樣一來,美國在這里仍然落后于中國——后者正穩步擴大其在非洲的影響力并在該地區建立富有韌性的伙伴關系。
中國:最具影響力
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中國已經成為了非洲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合作伙伴,不僅作為其投資者,還是其發展融資者和戰略伙伴。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組織的評估,中國在非洲大陸的金融活動總額處在2000億美元至2200億美元之間,包括直接投資、融資、貸款和基礎設施項目。這一數字超過了歐洲一個多世紀以來在非洲累計的投資總額,從而反映了中國在該區影響力的加速擴張及其經濟和發展工具的多樣性。可以將中國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力概括為以下幾點:
1-在20年內增長2400%
中非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117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2950億美元,增長率超過2400%。在2025年的前5個月內,中非貿易額達到了134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到今年年底,雙邊的年度貿易額很可能會超過3000億美元,從而在20年內實現約25倍的增長率。
這種增長并不限于商品貿易,還體現了結構性的一體化,因為中國的出口包括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而進口則包括原材料和戰略礦產。因此可以說,中方正在將非洲大陸納入其全球網絡。
許多礦產資源高度集中在非洲大陸
2- 貿易優勢超過美國
相比之下,2024年美國與非洲的雙邊貿易額僅為716億美元,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貿易優勢是美國的4倍之多,這清楚地表明了非洲大陸內部經濟影響力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在20年內增長58000%
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約7500萬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40多億美元——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增長超過58000%,即586倍。
這些投資集中在工業、能源、農業和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尤其是在東非和西非國家,從而反映出中國在非洲大陸戰略區域的影響力正在有意識地迅速擴張。
3- 發展融資
在2000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通過優惠貸款為非洲1188個項目提供了超過1600億美元的融資,涵蓋能源、交通、水利和通信領域。在2024-2027年的北京峰會上,中國承諾新增融資510億美元,以用于實施30個項目,并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
中方采用了“貸款換項目”的模式,即由中國企業和設備實施項目,從而增強了其在非洲大陸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
4- 基礎設施
在過去20年內,中國在這里實施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從而改變了非洲大陸的面膜——其規模和速度都超過了自非洲獨立以來歐洲在這里取得的成就。在這些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30億美元)、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鐵路(32億美元)、坦桑尼亞布加莫約港(100億美元)、桑給巴爾機場(7000萬美元),此外還有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亞的水壩和發電廠。
5- 私營企業
有超過1萬家中國企業活躍在非洲地區,其表現明顯優于歐美企業,這表明其經濟滲透范圍廣泛。除了創新領域外,這些企業還涉足農業、醫療衛生、教育、采礦業和服務業。例如,華為公司每年為6000名肯尼亞學生提供技術技能培訓,并在多個國家建立了90多所數字學校。
6- 科技與教育
中國在非洲的數字影響力已通過超過266個項目而不斷擴大,并涵蓋了通信網絡、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和監控系統等等。這些項目包括塞內加爾耗資7900萬美元建設的國家數據中心,以及烏干達和埃塞俄比亞建設的類似項目。
7- 采礦業
多家中國公司正在非洲開發重要礦產的生產鏈,特別是用于能源和技術生產的鎳、銅和鈷。一家中國私營企業以3億美元收購了贊比亞的盧班比銅礦,而一家中國國有企業則以8.8億美元的融資收購了剛果的迪斯瓦銅礦。
這種存在并非僅僅基于融資,而是基于一種全面的中國模式,該模式依賴于完全按照中國條款實施的項目、半國有企業和密集的基礎設施。
非洲是否即將在全球秩序中扮演新的角色?
受其資源和潛力以及一些決策者基于聯盟和共同利益而逐漸形成的政治愿景的驅動,非洲這個地區集團正穩步發展,以期在未來的全球秩序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果這種發展軌跡能夠持續下去,非洲將建立起一股來自其內部而非外部的力量。
隨著針對非洲大陸影響力競爭的加劇,中國的經驗成為了一個卓越的典范。通過軟實力和建立長期伙伴關系,中方鞏固了它在非洲的存在,并加強了它對重要資源(尤其是稀有金屬)的控制,從而打破了西方在該地區持續數十年的傳統存在。
相比之下,由于短期政策和有條件的做法,美國和歐洲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正在減弱。這就揭示了一個清晰的教訓:影響力的建立需要耐心和真誠的參與。
基于此,中東國家也面臨著一個真正的機會:借鑒中國的經驗,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深入非洲,尋求建立明智的伙伴關系,以加強其在新世界中的區域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