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就是美國的國防部,扭扭捏捏地出來認了個錯。承認了啥呢?承認在前不久,伊朗的彈道導彈,確實命中了美軍在中東的“心臟”——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
這消息一出,全世界的“吃瓜群眾”都炸了鍋。為啥?因為這事兒發生后,美國前總統、也是現在的話事人特朗普,拍著胸脯跟全世界說:“沒事兒,小場面!伊朗人提前給我們打電話了,導彈都打到空地上了,我們的人和裝備‘毫發無損’!”
結果呢?軍方自己出來打臉,說“確實被炸了”。這下好了,特朗普是不是把全世界都當猴耍了?
上個月,以色列先動了手,空襲了伊朗的核設施。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緊接著,美國老大哥親自下場,派出了壓箱底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對著伊朗三處核設施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這口氣,伊朗能咽下去嗎?當然不能。伊朗的反擊來了。對著伊拉克、敘利亞、卡塔爾的美軍基地,就是一波無人機加導彈的“混合雙打”。當時伊朗的媒體那叫一個高調,說對烏代德基地的打擊是“威力巨大的毀滅性”突襲。
烏代德空軍基地是啥地方?那可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駐著上萬名美軍,是美軍在中東的指揮和后勤中樞。要是這地方真被“毀滅性”打擊了,那性質可就太嚴重了。
可特朗普當時輕描淡寫的態度,讓很多人都信了。覺得伊朗就是放了個“空炮”,做做樣子,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畢竟,沒人想真的爆發全面戰爭。
現在五角大樓這一承認,事情就變得撲朔迷離了。美軍到底損失了多少?是被炸了個指揮中心,還是就炸了個廁所?美國人嘴嚴得很,一個字都不多說。但不管炸到了什么,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伊朗有能力打到你美國最核心的基地。這比炸毀幾架飛機、幾棟建筑的意義要大得多。這已經不是軍事層面的損失了,是戰略威懾上的一次重大失分。
你想想,以前都是美國炸別人,現在伊朗也能“禮尚往來”了。這在中東地界上,可是破天荒頭一遭。所以說,美國在伊朗手里吃了大虧,這個“虧”,更多的是面子上的,是霸權光環上的。
就在軍事對抗的火藥味還沒散盡的時候,伊朗政壇換了張“新面孔”。新上任的總統佩澤希齊揚,普遍被外界看作是“親美”立場。他上臺后,立馬就向美國遞出了橄欖枝,反復強調“伊朗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尋求核武器”,滿心期待能和美國坐下來好好談談,把那個老大難的核問題給解決了。
佩澤希齊揚和支持他的人天真地認為,只要伊朗在核問題上松松口,美國就會解除制裁,西方的熱錢就會嘩啦啦地流進來,伊朗經濟就能起死回生。
但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特朗普政府的態度強硬得像塊石頭:必須徹底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連1%的民用核電站權利都不能有!
這條件,別說伊朗的強硬派了,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接受不了啊。這等于說,你伊朗不僅不能有槍,連菜刀都得給我收起來。這哪是談判?這是逼著伊朗簽“投降書”。
所以你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早就看透了。他不止一次地公開說,美國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核問題,是要讓伊朗徹底“投降”,成為美國的附庸。核問題只是個借口,今天你讓了步,明天他就能在“人權”、“民主”上繼續找你麻煩。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須予以堅決反制”。
一邊是總統想“懷柔”,一邊是最高精神領袖要“亮劍”,再加上美國這種不留余地的極限施壓,這核談判,基本上就是個死結。
就在美伊關系這根弦繃得最緊的時候,中東又接連發生了三件大事,件件都和美國脫不了干系。
第一件,以色列后院起火,美國大使館被圍了。
大批以色列民眾走上特拉維夫街頭,抗議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有意思的是,抗議者們把美國大使館給圍了,高喊著讓美國出來管管,趕緊促成?;稹?/p>
這說明啥?連以色列人自己都看明白了,只要美國不點頭、不停止軍援,內塔尼亞胡這個“戰時總理”就能一直打下去。為什么不想停?一來,內塔尼亞胡自己官司纏身,需要靠外部沖突轉移國內矛盾;二來,特朗普之前就公開嚷嚷著要“接管加沙”,開發加沙的油氣資源。這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
第二件,以色列定居者打死美國公民,美國反應冷淡。
就在同一天,一個叫穆薩維特的巴勒斯坦裔美國青年,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定居者活活打死。家人喊話美國國務院,要求主持公道。結果美國務院就輕飄飄地說了句“知道了”,以“尊重家屬隱私”為由,沒下文了。以色列軍方呢,更是把責任甩給了巴勒斯坦人。
一條美國公民的命,就這么不了了之了?這要是放在別國,美軍航母早開過來了。但在以色列這兒,特朗普政府連重話都不敢說一句。這種雙標,不僅寒了巴勒斯坦裔美國人的心,也讓全世界看清了美國所謂“人權”的虛偽。
第三件,就是我們開頭說的,五角大樓承認基地被炸。
這三件事連在一起看,就特別有味道了。一方面,美國在中東的霸權支柱(以色列和駐軍)都出現了動搖和裂痕;另一方面,它又在最關鍵的美伊問題上,表現出一種自相矛盾的姿態。
聊到這兒,很多人可能都糊涂了。特朗普到底想干嘛?一會兒喊打喊殺,一會兒又說要撤軍;一會兒說伊朗沒事,一會兒軍方又承認被炸。
要理解特朗普的行為,就得提一個詞:“能源自給自足”。
這幾年,因為頁巖油技術的發展,美國已經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凈出口國。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吹噓,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的石油了。
這話的潛臺詞是什么?美軍花那么大成本駐扎在中東,核心不就是為了保衛石油美元霸權嗎?既然現在能源都自給自足了,那還賴在中東干嘛?成本又高,風險又大,吃力不討好。
所以,特朗普的真實想法,很可能是要從中東這個泥潭里抽身。
但想走,也不能安安靜靜地走。他要用一種“斯諾克戰術”,在離開之前,把整個中東的局勢攪得越亂越好。刺殺蘇萊曼尼是這樣,轟炸伊朗核設施也是這樣。他就是要讓伊朗和周邊國家的關系惡化,讓中東變成一個爛攤子,誰也別想舒舒服服地接手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承認基地被炸,或許也是這盤大棋里的一步。先是示強(轟炸伊朗),再示弱(承認被反擊),讓外界捉摸不透他的真實意圖,同時也向國內選民展示“我不想打仗,只想讓小伙子們回家”的姿態。
美軍基地被炸,或許并沒有造成“毀滅性”的物理傷害。但它炸出了美國霸權的裂痕,炸出了美伊關系的死結,更炸出了中東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特朗普是不是騙了全世界?或許他連自己都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