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嘉定菊園新區一派繁忙景象。與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共建智能計算研究所,打造國際水平的智能計算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轄區科研院所、孵化器加速建設國家實驗室、概念驗證中心;菊園未來數智產業園、物聯網研發中心等成果轉化基地快馬加鞭推進;基層治理精準發力,持續書寫民生滿意答卷……
作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核心功能區、“嘉定科創核”主陣地,菊園新區堅持深入學習與推動發展兩手抓、兩促進,緊扣核心任務,將學習成果切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不斷提升市民滿意度和幸福感。
學習賦能科創,激發澎湃動力
優良作風就是生產力。新區各級領導干部深入院所、園區、企業調研問需,找準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當得知翌耀科技在汽車涂膠工藝上遇瓶頸,領導班子牽線其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合作。雙方強強聯手,成功突破技術難關,提升了檢測效率并打破進口壟斷,有力推動國產智造發展。
今年,新區創新券大幅升級,年度總額度提升至2000萬元。在政策推介會上,相關部門詳細介紹了菊園未來數智產業園等營商舉措。作為“嘉定科創核”2025年十大重點項目之一,該產業園將于8月竣工投產,成為數字經濟企業的重要集聚地。
“菊園在科技資源、產業配套和政策支持上的優勢突出,我們企業有信心在此落地新項目,提升創新能力。”重慶兩江考察團實地考察后深有感觸地說。
基于深入調研,新區圍繞“國際活力科創街區”目標,科學布局“一島一環、三片三芯”空間結構,成立“嘉定科創核”工作專班,精準發布2025年十大重點項目,創新“一所一園、多所一園”共建模式,推出優化營商環境2025系列行動31條,舉辦長三角高價值專利運營大賽等活動,為企業提供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一站式”服務。
“我們將持續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發展實效,強化科技創新策源,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營造‘上下樓即上下游、左右鄰即創新鏈’的‘熱帶雨林’式科創生態。”新區負責人表示。
實干破解難題,擦亮幸福底色
“老菜場大變樣了!菊勝集貿市場現在像超市一樣干凈衛生、價格公道,特別方便。”完成智慧化改造的菊勝菜場煥新歸來,居民袁阿姨高興地說。
小小菜場,連著大民生。新區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豐富“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內涵,廣泛征求民意,對這家13年的老菜場實施改造。從攤位布局、商品種類到燈光標識,每個環節均由居民“點單”,徹底告別了“濕漉漉”“亂哄哄”,增添了“幸福滋味”。
針對社區熱點問題,新區成立5個攻堅小組,制定黨建引領物業治理攻堅項目清單60項及5個重點小區清單,集中破解治理難題,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與公共服務。同時,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休憩補給、職業規劃、心理關懷等“暖心十項服務”,助力其從“城市過客”變為“社區主人”。
新區還發起成立“嘉定科創核”融委會,聚合院所與職能部門力量,以黨建鏈串聯創新鏈、服務鏈、治理鏈,推動“融合型黨建”實踐,成立十大服務團組,推出80個服務項目菜單,為科技人才提供系統貼心服務。
為促作風建設常態長效,新區構建“理論+科技+實踐”三維賦能體系,將學習教育與黨性、廉潔教育貫通。打造廉潔文化主題漫畫展,開展“紀法微課堂”、沉浸式“云端育廉”活動,精準厘清紀律紅線。領導班子成員更以“幫辦員”身份深入社區服務中心,體驗高頻疑難事項流程,收集群眾評價,優化業務流程,已在3個社區設立遠程虛擬窗口,新增幫辦接單窗口。
“我們既要緊扣中心工作,又要貼近基層需求,一件一件抓落實,勇于擔當、善作善成,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績檢驗學習成效。”新區負責人強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