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參訪悟治理
法律賦能促提升
分享&培訓
近期,“黃浦計劃-頭雁計劃”各主題工作室開展帶教書記分享會。活動中,學員們走進社區,沉浸式感受社區治理的獨特風采,并在專業律師的帶領下,深入學習社區工作中的法律實用知識,為今后的基層治理工作注入新動能。
No.1
沉浸參訪
社區參訪環節中,各主題工作室帶教書記帶領學員們走進不同社區場景感悟治理智慧。
社群賦能共創工作室
學員們走進昭通居民區,了解黃浦區老舊小區改造“三步曲”,學習寶興里發展故事,通過“城市更新中消失(誕生)的門牌”互動感受舊改對居民生活的重塑。
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創新實踐工作室
帶教書記陳艷帶領學員參觀北蒙三小區,分享全市首部“內天井樓”加梯案例及“加梯自治小組”運作、居民意見征詢等經驗,樓道保留的金色銀杏葉見證居民自治力量。
參與式社區規劃工作室
學員們在帶教書記耿文蕙帶領下,探訪漁陽里居民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了解其作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的紅色歷史,追溯建黨初心,汲取治理精神動力。
No.2
法律賦能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難免遇到各種法律問題。為此,三個工作室分別邀請了陳小華律師、王睿杰律師、包昕怡律師作為法治輔導員,為學員們帶來《法律通關秘籍》專題學習,聚焦社區工作中常見的法律難題,用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傳經送寶”;并結合“人、房、事、物”四大維度,通過案例解析、互動答疑,為基層工作者送上“法治工具箱”。
“人” 的關懷:
守護特殊群體,厘清權責邊界
1
隱私與安全平衡
陳小華律師、王睿杰律師分別以“智能門鎖攝像頭侵權”“家門口裝攝像頭涉隱私”為例,解讀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條款,明確“合理安全需求不得侵犯他人隱私權” 的邊界,指導社區在調解中兼顧雙方訴求。
2
弱勢群體保障
王睿杰律師、包昕怡律師聚焦失智老人、殘障人士權益,強調監護問題需以法院司法鑒定為前提,居委會應審慎界定角色;包律師通過 “李老太監護權糾紛” 案例,詳解監護人順序及變更程序,建議老人提前以協議或公證明確意愿。
“房” 的和諧:
化解鄰里糾紛,明晰責任歸屬
1
漏水與相鄰關系
三位律師均關注漏水糾紛,陳小華律師區分“私人原因”與“公共管道問題” 的責任認定;王睿杰律師強調 “精準判定漏水原因”;包昕怡律師以“2.5㎡受損引發10㎡修復爭議”案例,明確“實際受損面積由責任方賠償,額外面積由提出方承擔”,建議優先調解降低成本。
2
加梯與空間占用
帶教書記陳艷結合加梯案例,說明公共空間使用需經居民共識;陳小華律師針對“占用公用區域”糾紛,提示可依據《物業管理條例》勸導,如居民拒不配合時可聯動執法部門進行聯合執法。
“事” 的協同:
理順三方關系,破解治理痛點
1
業委會與物業協作
王睿杰律師、包昕怡律師圍繞“三駕馬車”協作,解析業委會改選資格、物業責任,明確業主大會決議的法律約束力。
2
違章與擾民治理
陳小華律師解讀違章建筑認定與處理流程;王律師針對“噪音擾民”“空調外機糾紛”,從相鄰權角度給出調解依據,強調“兼顧雙方利益”原則。
“物”的管理:
規范公共事務,降低風險隱患
1
車輛與設施管理
包昕怡律師以“臺風天樹木砸車”案例,明確物業需履行“提前檢查、發布警示”義務,車主違停需自負部分責任;陳小華律師解答“僵尸車處置”,建議通過公示催告、聯動物業清理。
2
寵物與安全
王睿杰律師提示“寵物傷人需主人擔責”,居委會應推動完善養寵公約,張貼警示標識。
通過實地參訪與法律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員們既感受到了社區治理的溫度,又學到了破解社區治理難題的法律“武器”。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所學所悟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用心用情用力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推動社區治理更上新臺階!
來源:黃浦計劃
編輯:張夢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