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每月退休金5000還不夠花,得知其中隱情后,我每月給她3000
“手心手背都是肉,偏疼哪塊都得疼得明白。”
我原以為婆婆有五千塊退休金,日子應該過得松快。
直到某天她來向我借錢,那句“手頭緊”,讓我起了疑心,翻開她平靜生活背后的隱情,才明白什么叫沉默里的犧牲。
我叫沈如意,36歲,是南京一家傳媒公司的項目主管,和丈夫林之遠結婚七年,育有一女,日子雖不富貴,但也算穩穩當當。
婆婆楊玉珍是退休小學老師,身體硬朗,性格溫婉。
她一直住在隔壁小區,每月五千退休金,平時精打細算,連買菜都要比三家。
可最近她三天兩頭來家里“蹭飯”,甚至有一次下午來找我:“如意,我能不能借你兩千塊?過幾天我還。”
我一愣:“媽,您不是有退休金嗎?”
她尷尬一笑:“是有,可手頭真的緊了些……”
我沒多問,當天就轉了兩千。
可那晚我越想越不對勁。
水電氣她自己付,日常生活她向來節省,哪里需要突然借錢?
接下來我開始留意她的狀態。
每次我們去看她,她都忙著做飯,偶爾廚房里多出來兩套餐具。
我試探著問:“媽,最近家里有客人?”
她低頭收拾菜葉:“哦,是小勇,有時過來住幾晚。”
“小勇”是林之遠的堂弟,父母早逝,從小是婆婆一手帶大,如今剛結婚,日子過得緊巴巴。
某個雨夜我去送傘,無意在桌上看到一沓銀行回單——每月固定向小勇賬戶轉賬2000,已經轉了一年。
我心頭一驚:“媽,您……一直在補貼他?”
婆婆抿著嘴點點頭:“他倆結婚后經濟困難,我也不忍心看著他們吃苦。”
我忍不住紅了眼眶:“媽,那您怎么不和我們說?您連借兩千都不好意思,干嘛把自己的錢貼出去?”
她輕輕嘆氣:“你們也辛苦啊,孩子讀書、房貸,我能自己撐就撐。”
那晚我和丈夫攤牌,他沉默許久:“我知道她偏疼小勇,但我沒想到她用自己的養老金硬貼這么久。”
第二天,我們帶上花和菜走去婆婆家,我坐下鄭重地說:“媽,從下月開始我每月給您3000,不是讓您繼續貼出去,而是讓您好好過自己的生活。”
婆婆眼圈一下紅了:“如意,這不是應該你們負擔的,是媽自己選的。”
我握住她的手:“媽,您疼人可以,但咱也得學著疼自己。”
之后,她不再瞞著我們,小勇也開始獨立承擔家庭開銷。
婆婆報了廣場舞班,每晚興致勃勃地排練,還笑著說:“跳得我腿腳都利索了。”
親戚知道后,有人私下議論:“如意這人可精,給婆婆錢還講條件。”
我聽完只回一句:“光講孝不講邊界,那是瞎孝。”
俗話說:“好人不是大漏斗,再善也得有蓋。”
疼可以,但別疼到忘了自己;幫可以,但不能幫到心碎沉默。
婆婆這一生付出很多,是時候讓她收點回報了。
而我,愿當那個撐傘的人,不讓她再在雨里站太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