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江門市委宣傳部打造的位于江門城市原點啟明里的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正式啟用,并結合全新升級的僑鄉光影展,同步啟動“拍在江門”僑鄉電影文化周活動。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廣播影視協會、廣東影視綜合服務平臺等有關領導,以及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陳冀出席活動并分別致辭。
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成立,“拍在江門”僑鄉光影周啟動。
這是江門在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和省影視綜合服務平臺、省廣播影視協會、省電影家協會等精心指導下,扎實推進《關于推動廣東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的具體實踐。
依托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今后劇組來江拍攝,線上可通過“光影江門”小程序實現選景、審批、配套服務數字化,線下可享一站式管家式的服務對接。在江門啟明里游客中心,該平臺還設置了實體場所,集中展示拍攝場景資源,打造“一窗看盡僑都光影”的實體窗口。
未來一周,“拍在江門”僑鄉文化光影周活動將在百年僑村啟明里拉開序幕。江門將結合文明Yeah(夜)集項目,開展文化惠民展示活動,公益放映一批“拍在江門”的經典影片,如《甜蜜的事業》《殊死一搏》《第八個嫌疑人》等,以“光影+夜集”的新穎形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打造多場景、廣惠民的基層文化新體驗。
江門作為中國僑都,自帶電影濾鏡,每年超30部影視作品在此取景。從“天然攝影棚”躍向“影視全產業鏈夢工場”,江門拿出了誠意與行動——
發布“政策包”、搭建服務平臺、常態化辦展,通過線上線下銜接轉化,鏈接各種要素資源,讓產業鏈延伸,讓光影夢想落地生根,讓僑鄉故事走向世界。
劇組在江
可享一站式管家式服務
近日,電影《長安的荔枝》熱映,影片中“荔枝使”運送荔枝所經的嶺南驛道部分取景自江門新會的銀湖灣濱海新區、南坦葵林,江門這座“天然攝影棚”再次亮相銀幕。
作為中國鄉土建筑的特殊類型,開平碉樓見證了近代華僑史的滄桑巨變。
憑借穿越時光的建筑與人文氣質,江門被譽為大灣區影視資源的“富礦地”,從《讓子彈飛》《一代宗師》到《狂飆》,近三年吸引超百部影視劇取景,讓百年僑鄉建筑從歷史標本變為銀幕鮮活符號。
然而,精品創作并非一人一事,從劇本到場景,從群演到道具,這需要整個影視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勁往一處使”,它離不開影視公司的精益求精,更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
如何讓劇組需求與本地資源精準“牽手”?據江門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江門成立了影視綜合服務平臺,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城市影視微縮館,集中展示拍攝場景資源,比如基地影棚、人文景點、自然風貌、民風民俗等;
二是線上線下鏈接點,線上推出“光影江門”數字化平臺,選景、審批、配套服務皆可一鍵辦理,線下則有專人全程幫辦;
三是國際交流新節點,以僑鄉文化為紐帶,推動微短劇出海及中外合拍項目落地,讓僑鄉故事走向世界。
在江門啟明里游客中心,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設置了實體場所,集中展示拍攝場景資源。
僑都江門光影史。
為了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影視綜合服務平臺還創新構建了“四位一體”服務體系。
一是政策集成窗口,集中展示“江門影視政策28條”和特色服務指南,實現影視政策一站通覽;
二是光影文化展廳,通過“天然攝影棚”“僑鄉星光譜”等主題展區,打造沉浸式百年影視文化體驗空間;
三是產業活動平臺,依托“拍在江門”光影周和僑文化電影周,構建影視資源對接與品牌推廣的樞紐;
四是專業服務中樞,以“1+7+N”服務網絡為支撐,提供覆蓋影視全產業鏈的“管家式”協拍服務。
依托“光影江門”小程序,影視劇組實現選景、審批、配套服務數字化。
線上一網通、線下一站式,線上全媒體、線下多場景,服務影視產業發展,江門線上線下齊發力,拿出了無限誠意與寶藏資源。
僑鄉光影讓人更“沉浸”
百年僑村啟明里,沐浴著百年光影。
2023年,中國僑都光影展啟動,讓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影視文化熱門打卡地。如今,全新的中國僑都光影展入駐啟明里江門影視歷史展館,在保留“天然攝影棚”“僑鄉星光譜”“影視夢工場”三大篇章的基礎上,精心打磨、換裝升級。
中國僑都(江門)光影展驚艷換裝。
升級后的展覽增加了室內展覽板塊,在影視服務平臺內設置僑鄉影視發展史、經典影視作品、影視拍攝體驗等展區,融入電影海報碎片、膠片,以視覺、聽覺、觸覺的沉浸式氛圍,構建“音樂+記憶”立體敘事,將僑鄉影視文化轉化為可感知、可傳播的情景式、沉浸式、互動式體驗。
中國僑都(江門)光影展,市民趣味打卡。圖源江門宣傳
為了讓劇組、市民群眾充分感受江門光影魅力,此次“拍在江門”僑鄉文化光影周上,將有一批在江取景拍攝的經典影片在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廣場、社區進行播放。啟明里廣場還將舉辦文明夜集,為市民朋友帶來“光影+夜集”的新體驗。
從“看景”到“入景”,一批影視創客留在江門,沉浸式采風、創作、拍攝;一批“拍江門”“江門拍”影視精品閃耀銀幕,走出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百年僑村江門啟明里,中國僑都(江門)光影史吸引市民游客駐足拍照。
“江門是一座影視資源的富礦,擁有眾多影視基地和特色場景。”光銳新影傳媒公司作為江門本土外聯公司,參與了《狂飆》等劇的落地協調,公司代表宋軍華現身說好:“拍攝期間,各部門聯動發力,提供全方位支持,讓劇組專注創作,無后顧之憂。”
深圳藍胖子影業公司于去年在新會設立工作室,其出品的網絡微短劇《陳皮想靜靜》運用電影拍攝手法和港式喜劇元素,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江門新會的愛情故事。“我們非常喜歡江門的歷史人文氛圍,這里很適合影視創作,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讓更多人透過影視看到江門的風采。”公司代表楊彩鳳說。
臺山美嘉科技公司在臺山水步鎮建設“MEGA PARK美加影視園區”,一期搭建15個多功能實景影棚,二期將落地華南領先的XR虛擬影棚矩陣。“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成立,等于給全市影視產業裝上了‘超級引擎’,以后劇組來拍戲,再也不愁找不著北了!”公司代表朱娉娉表示,未來將以更多優秀的作品回饋江門。
一批影視協會、影視基地、影視公司代表受聘為“江門影視資源推薦官”。
活動現場,一批影視協會、影視基地、影視公司代表受聘為“江門影視資源推薦官”,他們將以影視為媒,助力僑鄉江門“影視+文旅”走出深閨。
打造影視全產業鏈夢工場
坐擁資源“富礦”,江門的影視雄心從來不局限于一座“天然影棚”。百年前,華僑從這里出發闖世界;百年后,江門努力讓僑鄉故事走向全球。
近年來,在省委宣傳部、省電影局、省廣播電視局的指導與支持下,江門市委宣傳部下大功夫建設“影視夢工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落實機制,全力推動江門影視拍攝服務與后期制作產業發展,打造影視全產業鏈夢工場。
兩年前,江門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促進江門市影視產業繁榮發展的意見》。今年,江門又以全省地級市首創的28條政策“組合拳”破題——一個電話搞掂、8小時極速協拍、1+7+N全域服務網絡、全產業鏈扶持。
這些政策措施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江門要讓每個劇組不斷感受到光影僑鄉的“光的速度”和“影的溫度”。
如今,全市130余家影視企業已初步形成產業鏈,江門也開創了本土電影創作的先河,本地首部華僑題材院線電影《故園飄夢》在美國、澳門等地展映,第二部院線電影《神秘的家書》即將上映,廣東省首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落戶江門并推動江門探索網絡文學+微短劇孵化基地建設……
《棋士》劇組在臺山取景時,被當地騎樓街的時光質感震撼。資料圖片
省廣播電視局有關領導表示,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成立,既是江門影視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廣東省影視協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江門充分發揮影視熱門取景地的優勢,在影視服務規范化、專業化上下功夫,鏈接更多海外和港澳資源,推動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出海。”
“影視作品不僅是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文化產品,更是融合內容、藝術、科技等為一體的時代記錄。影視服務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而是要以文化自信為根基,架設一座‘聯通世界的銀幕之橋’,是向世界生動講述中國故事的最佳載體,是僑鄉平視世界的文化交融共生體。”陳冀表示,“江門將以更優質的供給、更有效的政策、更周到的服務,持續優化影視產業發展環境,把‘富礦’變‘高產田’,讓‘僑都’成‘夢工廠’,將‘影視資源的富礦地’的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閃亮。”
曾廣旺期待,江門影視綜合服務平臺和“光影江門”APP與省級平臺無縫對接,在場景、政策、技術、服務等方面形成合力,做優服務,讓全省影視資源“活起來、連起來、用起來”。
僑鄉大地,光影的基因正不斷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膚。以新平臺為新出發點,江門努力用更多《狂飆》級的爆款證明:江門,就是中國影視的“灣區封面”。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嚴亮 通訊員 江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