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暑假總為孩子去哪兒發愁,現在每天送她來黨群服務中心,孩子自己學得開心,我們上班也安心!”
近日,江海區禮樂街道中福社區居民李女士看著在鄰里共享學堂制作扎染的女兒,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個夏天,禮樂街道黨工委以“黨群+暑期”模式創新服務,通過陣地升級、校地聯動、戶外研學三大舉措,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孩子們的“快樂驛站”,讓青少年在家門口度過了一個安全、充實、有意義的暑假。
陣地升級
打造兒童快樂驛站
走進威東村黨群服務中心,曾經的辦公區域如今煥然一新:60平方米的多功能兒童活動室里,配備益智游戲、手工創作、團隊互動等設施,激發孩子創造力。
7月14—25日,威東村開展了為期十天的“童心筑夢 賦能成長”暑期夏令營,《機器人總動員》《小小書法課堂》等課程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文化與美食的成長之旅。
而在中福社區,升級后的“親鄰之家”打造出“書香+科技”的復合空間:300余冊兒童繪本的鄰里書屋與配備智能電視的共享學堂相連,羊毛氈手工、非遺漆扇制作等20余場特色活動在7月輪番上演。
“現在帶孩子來黨群服務中心,既能學習又能交朋友,我們家長特別放心。”中福社區居民李女士表示。這些煥然一新的活動空間,不僅成為孩子們暑期學習的樂園,更搭建起了鄰里互動的新平臺,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校地聯動
托起孩子繽紛假期
“用彩虹糖模擬分子結構,原來科學這么有趣!”在禮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科學實驗室”,10歲的小玲興奮地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這個由五邑大學“筑夢百千萬”團隊打造的課程,正是校地聯動結出的碩果。
今年暑假,禮樂街道團工委充分發揮“百千萬校地通”平臺優勢,精準對接五邑大學、江門幼專等高校資源,引入專業師資力量,為暑期托管服務注入新鮮活力。
目前,已有17支志愿服務隊和12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到各村(社區)暑期課堂中,累計開設特色課程420課時,惠及轄區青少年近千人次。
與此同時,街道團工委建立“社區點單—高校接單—街道派單”服務流程,確保社區需求精準匹配,固化五邑大學“七彩課堂”、江門幼專“鄉村彩繪改造計劃”等4個品牌項目,形成“學期周末課堂+寒暑假期營地”的全周期服務模式。其中,墟鎮社區攜手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繪夢繁星隊為15名小朋友打造了一場暑期歡樂課堂。
7月14日至18日,文苑社區攜手廣州新華學院藥學院“百千萬突擊隊”開展“七彩課堂”,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趣味課程。孩子們用中藥材制作驅蚊香囊,社區居民王女士感嘆:“孩子不僅玩得開心,還記住了十幾種中草藥功效,這樣的課堂太有意義了!”
正如文苑社區副書記黃長好所言:“以前大學生來了又走,現在‘七彩課堂’常開,成了咱社區的‘自己人’!”校地合作的深耕細作,讓暑期活動不僅“熱一時”,更通過長效育人機制實現資源“暖全年”。
戶外體驗
讓暑假更有“文化味”
從黨群服務中心延伸至非遺基地、生態園等多元陣地,禮樂街道通過研學體驗活動,讓孩子的暑假更有“文化味”。
7月14日至18日,禮樂街道總工會在江門長廊生態園精心打造職工子女戶外拓展夏令營,同時提供免費的“愛心午餐”,真正實現“孩子開心、家長放心”。
夏令營創新推出“科普+非遺+生活”特色課程體系,開設動物科普、非遺手工藝、烹飪體驗等趣味課堂,通過戶外拓展、自然觀察培養環保意識。
武東村的非遺課堂同樣精彩:《繡花朵朵開》課程中,孩子們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繡出第一朵木棉花;《漆扇輕搖》課堂里,扇面上的春景夏意令人驚艷。更有趣的是《塑料袋變天鵝》《紙杯塑料瓶變變變》等環保手工課,讓廢舊物品變成實用收納盒。
家長王女士看著孩子的作品感嘆:“這樣的暑假,既傳承文化又培養環保意識,太有意義了!”
這個夏天
禮樂街道用黨群服務的“溫度”
標注了兒童成長的“刻度”
從60㎡活動室到生態園課堂
從高校志愿者到非遺傳承人
一個個創新場景勾勒出
“15分鐘兒童友好圈”的生動圖景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陳嬋 通訊員/梁穎媚)、禮樂街道黨建和組織人事辦公室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