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于7月25日至29日訪問英國,就在特朗普出訪英國之前,美國時隔17年再次在英國部署核武器。這一系列動作,不只是外交和軍事安排,更是一場關于歐美戰略格局和北約主導權的深層博弈。
總臺記者 陳林聰:美國總統的到訪和核部署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在歐美之間,英國能否腳踏歐美兩只船,橫跨大西洋,做到“左右逢源”的角色?首先,特朗普訪英,時間點非常敏感。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剛剛訪英,簽署了核協調機制與防務合作協議,強調“歐洲戰略自主”。而緊接著,特朗普訪問英國。這一前一后的安排,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美英將繼續緊密捆綁,主導北約。其次,特朗普訪問英國是一種政治表態,也是關于美國和歐盟的“主導權之爭”。一邊是歐洲大陸,尋求減少對美依賴;一邊是英美強化軍事一體化。美國選擇在英國部署核彈頭,用實際行動穩固英美傳統關系。
總臺記者 陳林聰:這次,美國沒有選擇德國、意大利或土耳其這些傳統“核共享”國家,而是選擇英國部署核導彈。這背后,有著深層的戰略考量。
第一,英國從“歐洲支點”變成“美方跳板”。在當前的地緣格局中,英國正處于“英美歐”三角關系的關鍵交匯點。一方面,這次美國17年后,在英國重新部署核彈頭,是英美特殊安全關系升溫的信號。另一方面,英國和歐盟關系也在回暖跡象。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在過去幾周相繼訪問倫敦,被外界認為是英歐之間“戰略裂痕”修復的信號。
第二,英國重新成為美軍核打擊鏈條上的部署基地。在北約歐洲戰略的整體核架構中,英國地位應該說起到“排頭兵”的作用。
第三,英國這次接收美國核彈的行為是一次大膽冒險,進一步深度介入到了俄烏沖突,也是對法德倡導“歐洲戰略自主”的再平衡。英國在這場歐美地緣權力再分配的棋局中,英國可以說是腳踏歐美兩只船,橫跨大西洋,英國能否穩得住這種戰略平衡?有待進一步觀察。(總臺記者 陳林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